《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辅导讲义授课人:XXX《规则》制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01《规则》的主要亮点02《规则》内容结构与条文解读03《规则》的贯彻执行04C O N T E N T S目录第一部分《规则》制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背景和重要意义 背景 意义 1 意义 2 意义 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眼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拓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渠道,保障检举控告人监督权利,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的接收、受理、办理、处置程序,促进监督执纪执法权正确行使,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需要。发扬党内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规范处理检举控告工作的需要。第二部分《规则》的主要亮点亮点( 一 )( 二 )( 五 )( 四 )( 六 )( 三 )做到纪法贯通,体现坚持和加强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统一领导。注重抓早抓小和对检举控告情况的综合运用,确保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注重激励党员、干部以及监察对象,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重申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晰责任。严查诬告陷害,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突出保障举报人权利,注重保护举报人。《规则》六大亮点第三部分《规则》内容结构与条文解读《规则》3 个板块、 10 章、58 条、 6900 余字第一板块第一章:总则第三章:检举控告的办理第二板块第四章:检查督办第五章:实名检举控告的处理第六章:检举控告情况的综合运用第七章: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八章:诬告陷害行为的查处第九章:工作要求和责任第三板块第十章:附则新《规则》内容结构新《规则》内容结构第二章:检举控告的接收和受理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为了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保障党员、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维护党员、干部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要求,依规依纪依法处理检举控告,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认真处理检举控告,回应群众关切,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作用,保障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以下行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检举控告: (一)党组织、党员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党的纪律行为; (二)监察对象不依法履职,违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规定,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 (三)其他依照规定应当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的违纪违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处理检举控告,鼓励支持检举控告人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二)依规依纪依法。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以及信访工作有关规定处理检举控告,引导检举控告人依规依法、理性有序地反映问题。(三)保障合法权利。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既保障检举控告人的监督权利,又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四)分级负责、分工处理。按照管理权限受理检举控告,建立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总则第一章 总则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畅通检举控告渠道,规范处理检举控告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线索,科学研判政治生态,更好服务群众。 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