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典型经验交流材料x 月 xx 日,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召开后,xx 市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紧扣“五个进一步”“五个典型”,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对标补差,注重典型推广,专题调度、清单交办、亮晒观摩,培育了更多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的经验做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中,执法权限“放得下、接得住”解决的是为乡镇基层政权赋能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能用好、能管好”,着眼的就是防范权力下放到乡镇后如何杜绝“权大伤民”的风险。以此为出发点,xx 市积极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上谋局落子,印发了《xx 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个办法》,制定了《xx 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十项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重监督链条,构筑了无形却有效的“执法围栏”,推动改革成效转化为治理实效。第一重:教育、研判、公开三措并举,强化源头监督坚持防患未然,聚焦源头,通过教育培训、超前研判、广泛公开,加强了行政执法“事前”监督。— 2 —教育培训打好“预防针”实行“每月一讲+实操实练”培训制度,开展业务知识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教育培训,印发通俗易懂的执法规范流程手册 x 万余份。通过思想教育、廉政谈话、监督提醒等提前“敲警钟”,增强乡镇(街道)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廉洁意识,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东城街街道开展业务和教育培训 x 次,排查拆违治乱、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执法活动廉政风险点 xx 个,制定防范措施 xx 条,从思想上引导执法人员守底线、不越线。定期研判念好“紧箍咒”司法行政部门坚持“双月例会”,专项行动以来先后 x 次研判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工作动态,研究重点任务,探讨磋商难点、通报堵点问题,督促整改到位,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公开信息打造“阳光房”乡镇(街道)依法主动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类型、执法区域、权责清单、执法事项清单等,通过微信平台、口袋书、宣传册等形式向社会广而告之,做到执法有依据、群众广知晓,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和透明度。第二重:记实、审核、整改三招发力,强化过程监督为规范执法行为,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xx 市坚持“事中”全链条监督,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出现的执法失序失— 3 —范问题。乡镇(街道)全程纪实制定实行了《xx 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使用规范用语和格式文书,全面记录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内容,同时规范了文字音像资料的归档、存储和管理,确保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可追责。专业队伍依法审核执法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不同乡镇(街道)执法标准不一、裁量尺度存在差异的问题,xx 市健全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将市域内的 xx 个乡镇(街道)按邻近原则划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由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等 xx 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法制审核组。当两个及以上乡镇(街道)对同一执法事项需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时,由牵头乡镇(街道)组织开展法制审核,其他乡镇(街道)“一碗水端平”,参照执行,同事同权,确保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司法行政部门监督整改受专业能力所限,乡镇(街道)在执法改革初期承接执法实务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执法不规范、群众有意见等问题,极易引发行政复议甚至行政诉讼。对此,xx 市司法局用好“两书一函”,即监督通知书、监督意见书和监督提醒函,以法律— 4 —文书形式明确告知乡镇(街道)监督提醒、问题整改等要求。xxxx 年 x 月以来,司法行政部门先后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开展 x 次案件评查、x 轮随机抽查,出具监督通知书 x 份、监督意见书 x 份、监督提醒函 x 份,纠正执法不规范行为 x 起,及时查缺纠偏,规范执法行为。第三重:评查、抽查、考核三管齐下,强化结果监督为确保行政执法案件经得起检验,xx 市及时开展“执法回头看”活动,综合使用案卷评查、随机抽查、考核考评等手段,强化行政执法“事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