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新区司法行政部门如何下足六大功夫,用“微服务”管好“大队伍”司法部门如何用“微服务”管好“大队伍”一段时间以来,体制新区作为一流高科技园区定位和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不相匹配是困扰多地的难题,但是管理工作非但不能因为工作人员少工作事务多而降低标准,反而应该比其他区县需要更多创新方式。我所知的该司法行政部门实际负责律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仅有几名。同时,该区的律所规模、律师数量在全市均居第一位,管理人员配置和服务体量不匹配,如何实现服务管理精细化?管理队伍如何用细致入微的服务管好庞大的律师队伍?我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下足功夫。党建小切口,坚定立场原则大方向稳抓思想领导不放松。司法行政部门要保障律师协会和各事务所工作的政治方向正确,对党建工作实施直接领导。完善党建指导服务机制,制定年度党建任务清单或工作要点,指派党建指导员轮值蹲点一线律所,实现业务与党建同频同步。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要建到每一个律所,党性教育要确保深入到每一个律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律师行业的全覆盖。健全律协党委议事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党费收缴、登记、使用等日常党建工作制度。发展优秀律师充实党员队伍,鼓励开展扩大性的党员教育活动,让更多党员或非党员律师接受必要的学习教育,提升律师的宗旨意识和纪律意识。开辟网络或新媒体平台党员活动宣传专栏,使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常态化、公开化、透明化,有效助力党的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党员示范岗”标准,动员党员律师积极申报,对示范党员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创新管理机制,拓宽业务领域,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学习标兵评选”等活动,强化党员律师党性意识不断根,牢固非党员律师跟党走信心不动摇。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以党建带所建、以所建促个人”的政治引领模式。部门小融合,发挥协调运行大作用司法行政机关下设法治服务中心,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等部门可以集中常驻办公。为提高律师行业管理水平,促进律师行业收放自如,活力激发,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尝试把直接的、日常性的管理转变为间接地、宏观性的管理。行业的日常管理权可以下放到律师协会,律师对外交流、律师奖惩、律师培训、律师年度考核等具体落实也可以交给律师协会统筹安排。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上级文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系,并且协调相关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市场整顿,维护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做好执业准入、退出机制的把关,颁发执业证,违反执业纪律的处理;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保障律师合法执业权利;做好对律师协会监督指导工作,形成职能清晰,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业务小比拼,撬动整体素质大跃升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互学互鉴对提升职业素养、执业技能、专业精神的引导作用。 在全区或全市挖掘业务素质高、执业经验多的律师,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定期执业能力素质拓展培训和不定期热点案例专业人才训练营,特别是纳入年轻律师和实习律师培训学习。也可以组织律所之间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对抗比拼,邀请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评委,促进辖区律师队伍水平的互促共进。引导律师队伍强化“说、写、辩”基础训练、通过实例解读、典型示范、活动促进、警示感化等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工作,鼓励律师事务所定期开展案情分析讨论和业务交流学习活动,要求律师协会监督辖区律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强化执业纪律、锤炼执业技能,充分发挥新老律师的传帮带作用。基层小窗口,保障法律服务大民生夯实律师服务基础,聚焦服务质量提升,统筹律师资源。根据律师专业特长和办案经验,优化律师人才库,引导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信访接待和公共法律服务咨询值班、党政机关和街道、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派驻律师工作,增强律师队伍的基层服务能力水平。推动形成专职律师、公职律师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选拔优秀律师纳入法律服务人才库,积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