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狗: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zl . wenyixie.com 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 tizhisiri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专题演讲副校长 苏涵(2021 年 12 月 25 日)一、为什么要建设我们的教育文化今天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和大家交流,主要出于以下的原因:1其一、董事长一直在研究我们的教育文化,并且付诸积极的实践。我们从 2020 年 6 月 19 日到 2021 年 6 月 19 日进行的综合改革,我打算把它命名作“庚辛改革”,其实,目标就是要通过这些改革建构我们自己的优质的教育文化。2其二、世界上的许多大学往往因为开创者奠定的大学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精神与教育文化,不论后来如何地发展、变化,其巨大的影响都一直存在。大学精神、教育文化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但是,开创者的精神融入到这个学校的文化之中后,一直在后人的继承与变革中存在。3其三、现在大学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公办大学在争优先权,民办大学在争生存权。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竞争还会延续。而在民办大学来说如果不研究自己的办学,不在科学的目标引领之下,采取理性的发展策略,就很有可能在大浪淘沙之中消失,这是必然趋势。我们是民办大学,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开创过程,今后要如何发展,也必须有睿智的长远眼光和强烈的的危机意识,因而,研究教育的大趋势,研究我们自身,特别是研究董事长提出的教育文化问题,便有特别的意义。不过今天还不完全是直接研究我们的自身,而是先从“大学开创者、大学精神与教育文化”说起。教育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状态,简单表述的话,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思想理念、价值精神、政策策略及其与这些相关联的教育实践行为共同构成的一种教育状态。这种教育状态可以有明确的表述,但更重要的是一种可以感受到的力量和气息的体现。我们希望建构的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文化,或者卓越的教育文化,这种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具备了这样的文化状态,才可能具备强大而持久的发展动能,而这样的教育文化往往与学校开创者奠定的基础密切相关。虽然我们国家缺少具有世界影响的卓越的教育家,但是,也可以列出一长串优秀教育家的名单。有一个纪录片叫《先生》,记录了陈寅恪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胡适、蔡元培十位先生的人生,十位中其中有 6 位都曾经是大学校长,他们对中国大学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最近看到的《觉醒年代》,就塑造了蔡元培与胡适的生动形象。而这六个校长里头,正像陈平原先生所说:“民国年间最值得尊敬的大学,不是北大、清华,也不是燕京、辅仁,而是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何为》第 123 页)我以为,还有一个是陈嘉庚。陈嘉庚没有当过校长,但他一直是集美学校、厦门大学的开创者和校主。我想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来讲述,而且是以仰望的心情来讲述,看看对于我们建设教育文化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来到集美 21 年,我曾无数次地去过鳌园,每一次都会非常感动。我不仅在他创办的集美大学工作了 15 年的时间,为集美大学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还在为他作着某种努力,而且曾经在他出生的大社村和安息的鳌园旁边住过四年的时间。我也研究了不少关于陈嘉庚的资料,包括他写的《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等等,特别是保存于集美学校委员会的极为珍贵的资料《集美周刊》,发表过关于陈嘉庚的文章,创作过关于陈嘉庚的诗《永远的凝望》,还向政府提交过关于陈嘉庚与集美学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方案,今天仍然以激动的心情来讲述他。而张伯苓,以前看他的资料不多,这次才研究了一大堆关于他的资料,也同样地为他而感动。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天津南开大学看两个暗狗: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zl . wenyixie.com 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 tizhisiri地方:一个是张伯苓故居,一个是叶嘉莹先生的“迦陵学舍。”也许大家认为:这两个人都是民国年间的著名教育家,现在时世变迁,文化移易,对我们还有没有意义?我则认为:这两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比我们现在更为严酷的环境里,执着于为国办教育的情怀,秉持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采用了他们所能采用的恰当策略,开拓了中国私立大学的特别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