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湖南模式及其持续优化路径基于湖南省脱贫攻坚基础数据的调研分析2021 年 2 月 25 日,XXX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后,“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其前提就是建立防止返贫困的长效预防机制,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脱贫成果巩固、防止返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不能仅仅依靠现有产业、经济政策的推进和保障,更要依靠国家法律的保障和巩固。严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一、湖南省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的基础评价湖南是 XXX 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2013 年 11 月,XXX 在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做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引下,湖南省坚决贯彻 dzy、国务院部署,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求,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不摘、异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帮扶工作‘四个跟上、三个覆盖'”的政策体系机制,扛劳扛实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走好“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子”,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2012—2020年,全省共实现 741 万人脱贫,51 个贫困县、6920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 13.43%降至 0.36%;贫困县农民收入年均增长 1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3.66 个百分点;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省份。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一)各具特色的地域资源优势明显形成2012—2020 年脱贫的 51 个县、6920 个村地域资源不同质、有特色,武陵山片区县(31 个)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罗霄山片区县(6 个)是跨湘、赣两省著名革命老区,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片区外 3 个国家级贫困县江华、新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平江位于湘赣边区域两省 24 个县(市、区)示范区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8 个省级贫困县及 3 个比照片区执行县涵盖吉首、常德、怀化、永州等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支撑体系相对完善湖南省已经出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扶贫、产业振兴政策。宏观方面,出台了《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等政策;财政支持方面,制定了《湖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保障扶贫主体方面,下发了《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等;兜底政策方面,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通知》等。(三)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道路交通方面,全省 51 个贫困县实现 25 户以上自然村 100%通硬化路,通车总里程 11.1 万公里,占全省 46.14%;垃圾集中处理方面,2011 年建成垃圾中转站 103 座;饮用水方面,已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地定期监测制度;污水处理方面,到2022 年年底实现脱贫地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教育方面,2021 年共建成并投入使用 101 所面向 51 个脱贫县的芙蓉学校,为脱贫地区提供优质学位 14.6 万个,已招收 12.87 万名脱贫家庭学生。(四)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加速发展脱贫地区的茶叶、油茶、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2020 年全省茶叶、油茶、柑橘分别达 24.55 万吨、110 万吨、585 万吨,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40.0%、33.5%、28.1%;脱贫地区“一县一特”优势产业发展迅速,涵盖 123 个县市区主导特色产业 8 大类别,已成为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扶贫产业,其中安化县扶贫产业“安化黑茶”2020 年全县茶叶产值达 230 亿元,15 万贫困人口中有 9.6 万人靠茶产业实现脱贫。(五)脱贫地区人均纯收入呈倍速增长2014—2020 年,全省 51 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37 元提高到 12406 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