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员 干 部 要 养 成 克 勤 克 俭 、 厉 行 节 约 的 习 惯是如何过紧日子的党在历史上“”同志们:“紧日子”,通俗说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党在历史上多次遭遇艰难困境,为此,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德过“紧日子”,省吃俭用,先后大规模地开展节省运动,有力支援了革命和建设。这些做法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和化解困境的成功经验,克勤克俭、厉行节约逐渐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和行为习惯,成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 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土地革命时期1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抗日战争时期2提倡勤俭建国并实行精兵简政和增产节约新中国成立初期3领导干部带头“勒紧裤腰带”,并精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三年困难时期4目录CONTENTES土地革命时期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 第一部分PART 01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央苏区出现严重的物资匮乏,导致军民生活极其困难。为应对危机,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自愿地厉行节约,过“紧日子”。同时还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节省运动,以充裕革命经费、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 1927 年 8 月到 1937 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一方面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厉行节约。例如,毛泽东同志当时只有一床连棉花带布不到三斤半的旧棉被,晚上睡觉用禾草做枕头,衣服只有两套,而且还打了很多补丁。中央苏区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是一双草鞋、一顶雨笠。可见,过“紧日子”,艰苦奋斗,已经成为当时党员干部的生活方式。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筹集军事经费,党和中央苏区政府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的口号,在中央苏区群众及苏维埃机关团体中开展节省运动,全力以赴支持在前线作战的红军官兵,有力保障了革命战争的供给。“节省每一个铜板”成为当时中央苏区一句响亮的口号。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中华》号召全体苏维埃工作人员及各学校,“节省每一个铜板”来帮助战争,同年 4 月至 7 月四个月内节省 80 万元经费。1934 年 3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也要求中央苏区工作人员自带伙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带头回家背米去机关吃。因此,中央机关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党员群众积极响应。闽西有一首歌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真实地反映了当年中央苏区干部访贫问苦、节约奉公的动人形象。 1934 年 3 月24 日党员干部带头省吃俭用并广泛开展节省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节省运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绩经中央审计委员会核查统计后显示,中央各部门 1934 年 4-7 月的开支总和比 2 月份减少 625876 元,节省款项共计 87896.208 元。这只是金库收到的数字,实际节省的数目远不止这些。中央各部门不仅完成了四个月节省 80 万元的目标,而且还比计划数超过近一倍即 130万元以上。 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第二部分PART 01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尤其是 1940 年至 1942 年例如,毛泽东同志居住在简陋的窑洞,周恩来同志睡土炕,彭德怀同志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同志戴着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 抗日根据地处在最艰苦的时期,财政发生严重因难。因此,党员干部群众厉行节约,过“紧日子”,齐心协力渡难关。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还积极开展大规模的节约运动1942 年 10 月陕甘宁边区号召党政军民学全体动员,厉行节约,养成爱惜公物的习惯与切实朴素的作风,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连队设立组织节约委员,互相勉励,互相督促。在机关、学校中开展严格的节约运动,包括:确定编制后非经上级允许,不增加人员马匹 ; 极力减少客饭与招待 ; 减少杂务人员与马匹的使用等。可见,面对陕甘宁边区遭遇的困境,开始推行群众性的节约运动,并且还创造性提出选任节约委员和订立节省公约等方式。 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并实施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