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 7 月初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江苏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精准发力,对打造江苏新的发展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务之急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赋能的全部经济活动。数字技术代表最新生产力,有着比传统经济更高的效用和效能,其突出优势在于提升了经济活动的“五个度”。一是数字化提高了认知事物的精度。就像我们青睐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在探知世界时总是希望颗粒度更细,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让信息数据化,使我们认知事物的方式从模拟式进化到数字式,产生质的飞跃。二是数字化拓展了联通世界的广度,最直接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让万物互联、所有资源融为一体,使我们实践的领域从有限、局限到达无限。三是数字化提升了改造事物的效度。通过建模和计算,弥补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最直— 1 —接的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四是数字化提升了经济活动的速度。最直接的就是网络通信技术,以在线、即时刷新了设计、生产、交易和消费等过程周期,以更短时间产出更多价值。五是数字化增强了社会活动的信度。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全新方式极大增强协作过程和权益关系的透明度、可信度。从信息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是数字化进程的三个重要阶段。在工业经济时代,江苏把握住了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信息化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形成了成本、质量和效率优势。2000 年左右互联网浪潮兴起,江苏企业总体未能跟上互联网转型与创新的步伐,而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借力“互联网+”,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到 2020年左右,以智能化为内核的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创新加速演进,数字化从产品级走向车间级、企业级,并正在向产业级、城市级升级。其本质是在更广范围、更高程度上提高经济活动的精度、广度、效度、速度和信度,让投入产出比、能效比(能源强度)和用效比(用户体验)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对此北京布局最早,已形成高位势能,上海、深圳紧随其后。江苏一方面必须尽快补上网络化创新滞后的短板,另一方面要以更大决心和更强举措,加快推动以智能化为内核的数字经济大发展。特别是把握住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新的弯道期,实现以“智能化+”为新驱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如果在这一轮智能技术变革和产业— 2 —创新中再一次落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和困难就会进一步加大。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机遇从统计数据看,江苏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总量大、排名前。但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和机理,判断方向、设定目标、优化对策。客观看待总量。《2022 数字江苏发展报告》显示,至 2021 年底,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 5.1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0.6%。已提前实现 2025 年达到 10%的全国目标。单从以上数据看,似乎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比较理想。但多角度分析一下,会理解得更为客观。首先,2021 年江苏 GDP 的总量处在广东之后,列全国第二位,数字经济总量也处于广东之后,列全国第二,这是一个中性的成果。第二,从强度指标“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的比重”看,北京和上海超过 55%,天津、广东、浙江和福建也都超过江苏;从全球看,美国、德国和英国均超过 60%。第三,从结构指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看,就是通常所称的“数字产业化”部分,2021 年深圳达 30%,北京达 22.1%,而江苏略高于 10%。第四,从龙头企业看,江苏缺少像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型龙头企业。中国科学院发布的近三年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前十强榜单中,上榜企业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