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月理论时评汇编:2023 年 6-7 月理论时评汇编(26 篇)1. “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32. 不容有失,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战役..............63. 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4. 涵养与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135. 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166.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7. 加快推动县乡村养老服务网络有效衔接.........248.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279. 开启“尼山对话”,拥抱数字文明.............3110.开启数字尼山之旅,共赴数字文明之约.........3411.民为邦本、为政以德.........................3712.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4013.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4314.让崇德向善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4515.天下为公、天下大同.........................4816.以“数”着墨,绘就乡村振兴壮丽篇章.........5217.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5518.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5919.用好红色资源,凝聚新征程奋进力量...........6320.在传承中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力量.....6521.在乡村振兴中开辟青年就业创业新天地.........6922.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7323.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7624.真学真信真用 学懂弄通做实..................7925.注重数字生活体验 强化科技人文对接融合......8226.追风去,奔赴数字文明的壮阔山河.............85“千万工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工程20xx 年 6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了“千万工程”。这项工程从浙江全省 4 万个村庄中,选择 1 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将其中 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 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全面实施“千万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经过整整 20 年的升级迭代,“千万工程”已经从最初兴于一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工程。“千万工程”的启动实施表明,必须将满足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 21 世纪初,浙江省人均 GDP 接近 3000 美元、人口城镇化率超过 50%,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逐渐宽裕,但农村地区在村庄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同志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顺应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变化规律,从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的高度出发,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推动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千万工程”的目标定位表明,必须将乡村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大力实施“千万工程”,其目标就是坚持走乡村现代化道路,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千万工程”的实践过程揭示,必须以整体的和自洽的政策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必须能够协同进化、自成一体。从浙江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实践过程看,“千万工程”注重保障和强化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坚守粮食生产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千万工程”围绕乡村再价值化这一核心议题,对乡村振兴的四大基本问题——“人往哪里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