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地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 XX 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运行模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二、正文(一)发展现状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X 乡各党组织积极响应,结合热区资源优势,立足市场需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补齐产业短板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之路,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目前,XX 乡已注册成立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数量为 13 个,其中 12 个合作社为村级党组织领办,1 个为乡级领办,主要类型是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总数达到 4193 人。(二)运行模式XX 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采用的是“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行模式。乡级成立慧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负责订单对接和技术服务,与 2 家外地果蔬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稳定产品供应链,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根据不同产品提供相应保底价,确保群众利益。村级成立 12 个专业合作社,重点负责组织社员发展产业。在合作方式上,采取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社与群众层层签订收购合同的形式,在“双绑”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实现一个产业群众有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公司有创收三份收益。在这种模式下,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负责合作社的方向和政策指导;合作社负责具体的运营和管理;农户则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生产和销售,获得更多的收益。这种模式实现了农村资源、党建优势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三)取得的成效XX 乡各党组织围绕“变气候优势为发展优势”思路,聚焦“一村一品”,因地制宜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一是“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摆达社区乡级示范合作社,积极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77 户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 270 亩,12 户现金入股 140 股 9.8 万元。目前,种植蜜本南瓜 270 亩并已采摘,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0 余万元。9 月下旬,规划种植圆茄 200 余亩,计划 12 月中旬上市,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480 万元,实现了一个产业群众有增收、村集体经济有增长、公司有收入。二是“党组织+合作社集群+加工厂+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建设XXX 加工厂,坚持“抱团发展”思路,依托 XX 等 7 个村(社区)党总支领办成立的合作社,分别组织按照每斤比市场价高 2 元的标准面向农户统一收购鲜腿,每收购一只鲜腿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60 元,由加工厂统一加工后,由县外火腿销售企业统一销售。目前,火腿厂共腌制晾晒火腿1053 个,2023 年预计销售额可达 100 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30 万元以上。三是“加工厂+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 XX 核桃油加工厂,由龙陵县 XX 金戈土特产品加工厂负责对农户种植的核桃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乡级慧泯农业公司负责销售,XX 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以生产经营权入股的形式,每年享受 5%的盈利分红,实现生产效益最优化分配。四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乡级慧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订单,村级合作社发动社员种植,公司与农资企业达成长期固定合作关系,保障农资价格平稳,合作社发动群众自发种植并统一收购的模式,大力发展西葫芦、贝贝瓜、百香果等“短平快”产业,着力扩大订单农业规模,扭转“单打独斗”和优质农产品滞销窘境,稳定农户收益,实现散户“抱团发展”。2022 年下半年以来,累计种植反季节人参果 212亩,西葫芦 150 余亩、贝贝瓜 120 亩、百香果 180 亩,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四)存在的问题1.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员自筹,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技术支撑不足。合作社社员技能和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