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工业企业投融资情况的调研报告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暨开发区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现代化新城市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为深入了解工业企业投融资面临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寻找提升新型工业化效能水平的对策建议,近期课题组在 6 个区县对 160 户工企开展投融资问卷调查,同时走访市经信委和 8 家金融机构并深入 20 户工企实地剖析。问卷分析与实地调研表明,当前工企投融资面临七个短板,要紧抓“重点关键领域”,立足“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投融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市贡献金融力量。一、全市工业企业投融资面临的短板及原因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尤其是中小微型工企更为明显。投资5000 万元以上大型工企占比不足 15%、5000 万元以下中小微型工企占比 85.2%,除极少数大型工企投资略增外,绝大多数工企投资下行尤其是中小微型工企投资萎缩明显。2022年投资 5000 万元至 1000 万元中型工企占比 14.8%,比20XX 年减少 2.9 个百分点;2022 年投资 1000 万元至 500 万元小型工企占比 19.8%,比 20XX 年减少 1.8 个百分点;2022 年投资 500 万元以下微型工企占比 50.6%,比 20XX 年减少 3.8 个百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整体经济持续下行,市场需求疲软乏力,工企投资意愿下降、信心不足;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工企生产处于饱和,优项选择与生产能力提升困难较大,多数工企面临新上项目和产能提升双重压力不愿不敢不能投资新项或技改;劳力、融资、管理、原材料成本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融资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微型工企困难更为突出。总体看,绝大多数工企融资额度明显下降、资金尤为困难特别是中小微型工企资金短缺融资矛盾突出。问卷显示,工企2022 年融资总额 1000 万元至 500 万元占比 16.3%、500 万元至 100 万元占比 10.2%、100 万元以下占比 8.4%,相比20XX 年分别下降 5.9 个百分点、5.0 个百分点、6.1 个百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大型工企尤其是国企发展基础良好,经营实力雄厚,易获金融支持;规上及中型工企抵押条件能够满足金融要求,融资抵押物品足额足值,第一还款来源明确并落实到位,因而获贷容易;小型、微型工企大多成长周期较短、生产规模微小、发展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金融放贷意愿不足、工企融资能力较弱、难以获得金融支持。融资思想传统保守、渠道窄小方式单一。问卷显示,从结构看,工企融资的私募或上市占比 1.8%、民贷占比7.2%、员工集资占比 10.2%、财政占比 6.0%、股权占比6.6%、贷款占比 95.8%、承兑贴现占比 35.9%、租赁占比28.1%、信托占比 5.0%、保理占比 10.1%、发债占比 1.2%;从渠道看,主要偏重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不足10%;从方式看,融资以银行业贷款和承兑汇票贴现为主、非银行业融资方式为辅,间接融资排名前三位为贷款、承兑、融资租赁;从观念看,投资思想、融资思想观念传统保守、渠道窄小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贷款融资期限与实际需求形成错配、结构性矛盾突出。问卷显示,工企融资短期贷款占比低、中长期贷款占比高,未来五年短期融资需求占比 17.8%、中长期融资需求占比82.2%。目前金融业向工企投放的实际短贷占比 38.6%、中长贷占比 61.4%,融资期限需求和贷款实际投放明显错配并较为突出,金融业发放贷款以短期为主,过分强调资金周转性,这和工业强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形成反差,导致工企“短贷长用”现象普遍长期存在且较为突出。同时,也反映出贷款市场期限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金融业现行贷款期限配置难以充分满足工企实际融资市场期限结构需求。金融支持服务工业投融资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问卷显示有 70.1%的工企认为服务需进一步提升,有 56.2%的工企对投融资满意度不高,有 62.5%的工企认为抵押不足严重影响贷款申办,有 72.6%的工企认为贷款利率高,有 76.8%的工企认为贷款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