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医养结合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更多素材尽在哒哒文库,dada^wk0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受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叠加影响,养老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但现有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而“医养结合”可有效融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养老问题提供新路径。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2.64 亿,占总人口的 18.7%;湖北省 60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 117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20.42%;我市 60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 46.9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17.65%。我国自 200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多年来老龄化程度和进度不断加深加快,解决“老有所养”问题迫在眉睫。基于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民俗习惯,过去养老责任主要由家庭承担,但伴随着 80 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影响,现有“421”家庭模式无力承接老人照护需求。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叠加影响,养老逐渐从家庭责任向社会责任过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是向往更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2022 年 7 月起,我市聚焦养老服务,推进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机构,推动各县(市、区)书记、县长分别领衔 1 个试点项目,明确标准、时限、要求等,以公立医院办养老示范带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养老产业发展。一、基本情况(一)我市医养结合机构现状【更多素材*#尽在哒哒文库,d^adawk01%】截至今年 10 月 31 日,我市共有养老机构 106 个,医养结合机构 21 个,占比 20%;公办养老机构 66 个,医养结合机构 10个,占比 15%;民办养老机构 40 个,医养结合机构 11 个,占比28%。21 个医养结合机构中,根据运营模式可归纳为 3 类。医拓养,即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主体为医疗机构,共 9 个;养设医,即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主体为养老机构,共 10个;医养合作,即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实体的方式进行合作,主体相互独立,共 2 个。(二)我市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机构试点项目情况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查阅资料,对各地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机构试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解。目前,全市共 14 个项目,7 个正在建设,7 个投入运营。【更#多素材尽在哒哒&文库,dadawk01】(三)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机构试点项目取得初步成效1.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各地已制定或正在制定以公立医院为依托建设养老机构相关规划,并注重在建设、运营中学习专业机构的建设标准和模式,如某县组织前往深圳学习考察,某区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指导试点项目装修和设施设备的适老化改造,某县与中南医院合作建设失能养老中心。通过规划引领,公立医院示范带动,我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明显增加。截至 10 月 31日,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 21 个,床位 2904 张,较 2022 年底新增机构 9 个,新增床位 1498 张。2.工作机制日渐完善。一方面,准入程序逐步理顺。今年以来部分县(市、区)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理顺了公立医院建设养老“两证齐全”(医疗机构许可证、养老机构备案)的程序。另一方面,服务标准逐步健全。各地不断探索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标准,某县退役军人养老护理院“1268”服务标准,即每天洗 1 次澡,晒 2次太阳,喂 6 次水,白天离床 8 小时,在全国养老行业是一个标杆。某县依据省级《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探索推进了县级公立医院办养老的收费标准,核定了收费高限。3.资源整合得到突破。各地通过细分领域、整合资源,全面覆盖不同类型养老需求,以实现医养结合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某区探索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与乡镇卫生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实现民政项目资金与卫健资源的整合;某县充分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在县级人民医院建设医养结合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