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2023 年以来,市财政局聚焦保障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落实落地,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以大兴调查研究为有效抓手,围绕“开源增收”“提质增效”“强化管理”等重点任务提出一系列调研课题,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冒热气”“沾土气”“接地气”的真情实情,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推动重心下移、资金下沉、保障下倾,以调研开新路,以实干开新局,以财政之为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聚焦“十项行动”抓调研,着力保障重大战略落地。坚持带着问题调研,深入有关单位了解实际需求,注重“把好脉”“开好方”,集中财力办大事,全力以赴保障“十项行动”在财政领域落实落地。一是扛起政治担当。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紧紧抓住“中心任务”“首要任务”“第一要务”,先后 11 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推动落实,注重与年度重点任务、财政改革发展、主题教育深度融合,坚持一体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全局上下自觉增强“交账”意识,强化“添秤”观念,对照职责找差距,立足职能求发展,用心用力做好服务保障。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严格对标对表“十项行动”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1+8”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了深化拓展开源增收、盘活资源资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建立清单化、台账式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压紧压实责任,打通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逐一梳理财政保障事项,千方百计统筹调度资金,推动任务细化、措施细化、目标细化。三是抓好示范引领。大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互促,注重用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对在助推“十项行动”落实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明显成效的集体和个人,以“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展示,坚持每月必统计、季度必上榜,先后宣传推介 25 个科室和 9 名个人先进事迹、经验做法,大力营造出创新竞进、争先创优,全力服务保障“十项行动”的浓厚氛围。聚焦改革发展抓调研,大力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始终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调研根本目的,制定基层包联服务方案,迎着困难上、奔着问题去,全面了解基层财政运行形势,注重调研成果转化,推动制度优化和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进一步提升管理质效。一是下好绩效管理先手棋。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注重前端发力,打破资金分配固化格局,严把支出绩效关口,不当“甩手掌柜”。组织对 33 个项目开展财政事前绩效— 3 —评估,预算核减比率超过 30%,全面审核 4000 余个项目,强化“无目标不预算”导向。选取重点领域启动投入产出绩效管理试点,全面开展绩效考核,推动各区各部门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二是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建立跨区合作项目利益共享机制,打破区域资源局限,吸引更多制造业项目来津落地,促进科创产业孵化转移良性循环,形成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发挥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等体制政策作用,进一步构建统筹存量与增量,兼顾激励、引导、约束、保障的财政政策体系,进一步激发各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力。三是扎好精筹细算铁栅栏。深入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坚持真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强化项目预算评审,严厉整治超概算、超工期、超标准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压减一切非必要非急需支出,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压紧压实“三保”责任,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坚决兜牢“三保”底线。聚焦民生福祉抓调研,倾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注重“靶向发力”,开展“财政支农惠农”“兜牢三保底线”等专项调研,扎实“解剖麻雀”,积极吸收民意民情民愿,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大力提高民生品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泽普遍,加大民生领域支持力度,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出责任分担管理办法,建立市、区财政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提高残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