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县位于 X 中部偏北,北邻 X,X 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是 X首批 27 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幅员面积 1659.38 平方公里,辖 13 个镇乡、132 个村、11 个社区居委会。2023 年末全县总人口 45.93 万人。全县耕地面积 119.1 万亩,其中水田 43.2 万亩。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油橄榄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树立以“食品安全是最大民生工程”的理念,把促进和发展食品安全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自 2012 年被省食安委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单位”以来,我县按照“四化三管四机制”的工作模式,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式总体趋好。2022 年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 X 召开,城区凯涪路创建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023 年 X 成功创建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2014 年获全市食品安全综合考核“一等奖”,2023 年全市食安委全体扩大会议暨食品安全现场会在 X 顺利召开,连续两年被市食安委评为“食品安全先进县”。目前,全县共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 2个,“金鼓红薯条粉”、“金鼓紫薯条粉”绿色食品品牌 2个,“山顺油桃”、“一口茄”、“富硒黑花生”、“兴盛源葡萄”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33 个;A 级屠宰企业 2 家,B级屠宰企业 5 家;食品生产企业 68 家,食品流通经营主体8000 余家,餐饮单位 2700 余家。一、推行“四化”,夯实基础(一)推行宣传立体化。在户外广告、LED 显示屏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联系中央二台“消费主张”栏目组,对绿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打响 X 食品知名度。开通政务微博“X 州食药”,录播《县食品安全监督员的一天》,通过新闻媒体展示当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近三年来,在各新闻媒体网络宣传发布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报道 300 余条,免费发放知识手册 5 万余册,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二)推行培训全员化。适时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进课堂”、“进村(社)”活动,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以及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学习探讨。从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入手,通过分批分层、典型带动形式,对全县农(畜、水)种养殖人员、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同时,分辖区分区域、业务传帮带形式,对全县农(畜、水)、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业务交叉培训。近三年来,全县开展各类培训 300 余期,受训 10 万余人次,群众、食品从业人员、部门三方知晓率、规范率、执行率全面升级。(三)推行网管无缝化。县上成立以县长为主任,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农业、食品药品、卫计、公检法、财政等五位副县长为副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63 个镇乡均设立食品安全办公室,932 个行政村和 110 个社区居委会均设置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去年 6 月,畜牧、水产职能整合并入县农业局,原食药监、工商、质监职能整合,组建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分区设立 17 个监管所。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监管服务平台,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无缝衔接。(四)推行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已在县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山顺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8个单位成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可视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严查禁用药物和规范使用限用农药,实现“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目标。积极申报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二、突出“三管”,立足治本(一)突出食品源头监管。编制品牌农业建设、麦冬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案,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生产。结合节假日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将农药、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纳入检查范围,严格控制剧毒农药使用,引导农户使用低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约 111.9 万亩,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25 个、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