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浙江精神 遵循客观规律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勇立潮头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6 年 10 月 17 日)今年以来,我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环境持续改善、质量提升,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但不能以好盖劣、以俊遮丑,也要看到全省经济好中有忧、进中有险,必须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陶醉于成功举办 G20 杭州峰会的赞扬声中。全省上下要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要求,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季度工作,冲锋冲刺、决战决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像抓 G20 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一样的劲头抓经济工作,经济发展也一样会辉煌光彩。只要我们像办 G20 杭州峰会那样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一定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很朴实很接地气的话,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内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安康幸福,生活越来越好,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政党才能长期执政。有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经济发展和平安稳定这“两张报表”的状况。只要这“两张报表”不出问题,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就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教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全省上下齐心合力,推动“十三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G20 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我们要“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大家要掂量掂量这当中有多重的分量,坚定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坚决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勇立潮头是全方位的,最关键的就是要勇立市场竞争潮头、转型升级潮头、经济发展潮头,聚精会神把经济抓上去。当前,抓经济实际上就是抓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要把准市场新变化,扭住市场不放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摸透市场经济大海水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紧紧抓住全力拓市场这条生命线,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敢于弄潮、奋力搏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勇立潮头。一、市场的目的是赢利。勇立潮头就是要踏上质量效益的波峰浪尖,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综合实力和后劲。资本是逐利的。企业进入市场就是要赚取真金白银。只有在市场中保本盈利,企业再生产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政府管理经济就要让企业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否则谁愿意到你这个地方投资兴业?赢利对企业来说是单纯的“资产负债表”,但对政府来说则是“质量效益综合表”。因此,我们抓经济抓市场,必须把质量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千万不能干赔本赚吆喝的事。我们发展经济,不只是要把总量的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赢利的蛋糕做大,把综合效益的蛋糕做大。我们的蛋糕做大了,还可以为做大全国蛋糕提供更多奶酪。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蛋糕有没有做大,有没有冲上市场经济的波峰浪尖,怎样来衡量呢?决不能只看 GDP,只看产值规模,更要看质量效益,具体说就是“6 个有”。一是投资有回报。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明天的产出和收益。钱投下去如果没有回报,甚至血本无归,就会形成坏账,贷的款、借的债就没法偿还,就会造成财务风险,甚至资金链断裂。二是产品有市场。只有这样,企业产销才能顺畅,经营才有利润。不分析市场盲目投资,明知道产品过剩还要投入生产,结果很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三是企业有利润。企业之所以叫企业,就是必须赢利。企业老是亏损,不仅员工收入和政府税收无从谈起,而且会带来金融风险甚至社会风险。四是员工有收入。就业就是为了取得收入。收入如果低于预期、低于市场决定的平均工资,企业就招不到人,员工也留不住。五是政府有税收。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如果政府没有税收,我们拿什么搞建设?拿什么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没有钱,政府什么事也干不了。当然,政府也可以发债,但债不能发过头,而且是要偿还的。没有税收,缺乏收入来源,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