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偕行,做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秀钟书院 2023 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秀钟书院院长 胡洪营(2023 年 8 月 26 日)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感谢彭刚老师、教务处、学生部、教育基金会、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书院管理中心、兄弟院系、兄弟书院和校友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今天是秀钟书院首批学生的开学典礼,这是一个值得大家铭记的日子,也是秀钟书院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祝贺各位同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亲朋好友的殷切期待中圆梦清华,也欢迎大家加入秀钟书院这个今年刚刚诞生的新家园。同学们是秀钟书院的首批学生,也是秀钟书院的首批主人。首批意味着开拓者和建设者,秀钟书院将由你们涂上精彩的底色。我也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在秀钟书院开启新的人生之旅,在建设秀钟书院的奋进过程中与大家“共游”成长。放眼世界,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导致了资源能源枯竭、气候异常等全球性挑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我国新的重大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命题。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清华大学的叩心自问!也是时代之问!秀钟书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主动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重要举措!书院的初心使命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为破解全球可持续发展重大命题贡献清华力量。自秀钟书院筹建之初,我和老师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秀钟书院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我想大家都熟悉梅贻琦老校长关于大学之大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认为,大学之“大”,除了有大师之外,还应该有“大写”的学生,即“大”学生。秀钟书院就是要培养名副其实的“大”学生。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之“大”应该具有什么内涵?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也是对同学们的期望:首先,“大”学生要有大情怀、鸿鹄志。秀钟书院取名来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水木清华众秀钟”,立意“钟灵毓秀,水木隽永”,蕴含着“汇聚各方资源培养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卓越人才”之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秀钟书院的学生,应该怀揣对社会的热爱和人类未来的关切,要有纵览全球、超越个体利益的格局视野,要有致力于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大情怀。大情怀要转化为大志向。“大”学生还应该善于把大情怀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老师,以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更谋之”为准则,一生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项利天下、利万世的事业。今年 86 岁高龄的她还在为本科生上全校通识课,她还十分挂念着秀钟书院的成立和发展,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因此,秀钟书院特别注重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的熏陶,为构建共同繁荣的未来世界贡献新思想、新方案和新实践。第二,“大”学生要有大思维、深思考。所谓大思维,就是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对于秀钟书院学生,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人类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都是复杂的巨系统,我们从事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国际协作等方面统筹考虑,才有可能破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才能制定系统、科学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例如,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是否真的绿色低碳是否可持续?我们不能只从制造或者使用阶段来评估,而是要系统考虑原材料和产品制造、使用、废弃回收等全部环节的综合环境效益。大思维需要深思考。“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大”学生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善于思考深层次问题。“大”学生心中要时时刻刻有“大问号”“一大串问号”。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信息混沌的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多变、鱼龙混杂。同时我们也处在一个信息“潜封闭”的时代,志趣相投的人组建的“聊天群”、因各种活动而组建的“联络群”,方便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