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讲话(2014 年 9 月 29 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题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市工业战线进一步统一思想、克难奋进、狠抓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重点讲两个方面的问题。更多资料+微信:第一个问题,在研析形势中坚定信心刚才,冯市长对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总的来看,可谓“有喜有忧、忧大于喜”。喜的是,我市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入库税收等多项指标增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忧的是,一些工业经济指标的增幅低于预期、低于同期、低于周边,有的甚至出现较大脱幅。具体反映在:企业产品订单减少、销售不畅,投资意愿普遍不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土地、融资、人工等要素瓶颈制约突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等等(会前,我专门安排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快调研,选取 15 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分析,其中仅有 2 户企业生产处于正常水平,不到调查总数的 15%)。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冷静分析、科学研判,探寻数字变化背后的原因,找出指标回落潜在的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和化解。(一)找准找实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随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一起相互影响、放大和扩散,今年宏观调控难度前所未有,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新的增长点缺乏、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削弱了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各种行政审批、行业壁垒、税费枷锁及土地融资等要素瓶颈,抑制了社会主体发展的活力。上半年全国 GDP 仅增长 7.4%,增幅为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低(最低点为 2009 年一季度的6.6%);8 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 6.9%,环比回落 2.1 个百分点,增幅为 2008 年 12 月以来新低(对于国内经济,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看好,现在形势也进一步印证了前期判断。只有把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社会活力才能充分迸发,经济才有可能触底反弹)。在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宿迁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经济,下行更是在所难免。二是与行业周期波动有关。除受制于宏观形势外,工业经济走弱趋缓,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属于行业周期性的变化和调整。在这一周期性波动下,我市传统产业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比如白酒产业高档酒消费出现大面积滑坡,苏酒集团 1-8 月销售同比下降5%;林木加工产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8 月份本地枝丫材价格较年初上涨17%,企业利润大幅收窄;纺织化纤产业受下游采购下降、行业性产能过剩等影响,整体行业重新“洗牌”)。但在行业波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却逆势上扬,产量和利润不减反增(如同为饮料行业,娃哈哈饮料 1-8 月销售下降14.5%,而达利食品的饮料产品同期销售增长 20%;再如同为纺织行业,德力化纤 1-8 月销售同比下降 8.49%,而新晨化纤同比增长 30.8%),这说明外部环境虽然重要,但根本上还与企业内在素质和转型方向有很大关系。三是与自身基础薄弱有关。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基础十分薄弱,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应对市场行情变化分身乏术。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单体规模偏小(虽然规上企业数略多于淮安和连云港,但规上企业总产值仅是淮安的 59.2%、连云港的 68.9%、徐州的 27.0%、盐城的 44.1%、全省的 2.1%),全省百强企业只有苏酒一家。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一旦遭遇市场行情骤变,生产和效益就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二是产业集聚度低,抱团共度风险基础较差。目前全市只有白酒、木材、纺织等产业是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他产业链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