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直机关党员干部会议上的形势政策报告(2011 年 4 月 15 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理解、掌握“十二五”的内涵、如何通过深入分析形势来推动我们的发展,确实有相互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参加今天会议的都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大家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对“十二五”规划的认识、体会和理解会非常深刻。 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乐际书记和正永省长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对“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起草制定作出了很多战略性的思考,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意见,比如,对我省“十二五”的发展提出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要求研究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水利,破解水资源制约的问题;如何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问题4 月 13 日,乐际书记还以《在转方式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题,在陕西日报上专门发表文章进行论述。因此,要充分理解规划纲要的内容,就必须认真学习乐际书记和正永省长的相关论述和指示精神。下面,我讲一些学习体会。 一、“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及阶段性特征 “十一五”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在这五年里,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陕西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由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转变的趋势正在形成。 “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8%,2010 年实现生产总值10021.5 亿元,跃上万亿元台阶,为“十五”末的 2.5 倍。在全国的位次由 20位提升到 17 位。人均超过 4000 美元,财政收入突破 1800 亿元,年均增长27.8%,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是“十五”的 3.4 和 3.2 倍,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 21 位前移到 18 位,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达到 50%以上,第三产业接近 40%。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化工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达到 46.8%,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从 691 亿元跃升到 2607 亿元。五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新起步的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去年产值已达 120 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278 亿元。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长期困扰陕西经济发展的短板正成为竞争新优势。过去 5 年,我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6 万亿元,年均增长 34.4%,仅去年就完成了 8562 亿元,增长 30.7%,是“十五”总额的 1.29 倍。5 年来,新增高速公路 2158 公里,通车里程 3458 公里,位居西部前列。新改建成农村公路 11万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建铁路 2600 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运量突破 1800 万人次。陕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另外,水利、电力、市政等领域兴建了一批多年想建的大项目,郑西客运专线、“引乾济石”750 千伏输电线路和西安地铁等标志性工程已经或即将投运,“气化陕西”稳步推进,新增电力装机 1228 万千瓦,新建铁路 2600 公里、高速公路 2158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进入世界百强行列。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过去 5 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是“十五”的 3.5 倍,其中去年达 1720 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 77.6%。创造性地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基本实现了养老和医疗制度全覆盖及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从无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5%,并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并开始实施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5 年来,陕西省退休职工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标准分别提高 221%、600%、99%、156%和129%,近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