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总结表彰暨巩固提高三年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5 年 6 月 24 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表彰先进单位,部署新一轮治理工作。刚才,道宏同志作了全面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渭河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经过三年努力,渭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既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也为老百姓创造了很好的休闲生活空间,提升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群众对此是满意的,中央领导也是充分肯定的,前不久汪洋副总理来我省视察时,对渭河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要看到,渭河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的治理成效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道宏同志刚才讲到,前三年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未来三年则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一要看到艰巨性。过去三年,能关的污染企业都关了,城市污水直排问题也基本解决了,干流化学需氧量下降 32.9%,氨氮下降45.2%,但进一步降低渭河污染物浓度难度越来越大。沿线部分污水处理厂还未建成,不少显性污染源尚未处理,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二要看到脆弱性。虽然目前干支流水质基本达标,但不够稳定,氨氮还时有超标,有的区段处理后的污水还能闻到异味,感官上还没有达标,如果干旱日晒,生态水又补充不足的话,水质就会再度变差。同时,由于企业有逐利性,监管稍有松懈,直排、偷排就会卷土重来。三要看到复杂性。这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构成的系统性上。从治理思路讲,要综合运用工程、生态等多种措施,形成关中生态环境的整体效应。渭河流域形似“鹅毛状”,秦岭 72 峪对应 72 支流,每条支流都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新一轮治理的重点就是从源头上解决支流的污染,争取每条支流都有鱼虾。所以,把渭河流域作为一个大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等各个子系统的治理,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干。各地各部门必须以对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大力度和更有效的举措推进新一轮治理,真正把渭河的事情办好。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第二,要按照追赶超越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时,作出了“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中心任务和全方位的工作遵循。“追赶超越”就是不仅速度更快,还要质量更高,不仅经济发展上台阶,还要生态建设上水平。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环境也是竞争力、吸引力一些地方曾经把发展与环保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决不能牺牲环境追求一时的高增长,经济状况好了才有能力进一步搞好环境治理,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曾多次引用历史上文人墨客描写陕西特别是长安美景的诗句。比如,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 5 次会议上讲到:“唐代以前,关中地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战国时被形容为‘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便利,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气候湿润土壤肥力高,水资源丰沛,‘八水绕长安’就是最形象的写照。”来陕视察时又特别强调,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这些,既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一定要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坚决防止新污染产生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逐步偿还千年历史旧账,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再造一个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大美陕西。 第三,要坚持用系统化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我在深入学习领会的基础上,对系统推进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也作了一些思考。陕西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湿地是农业生产的首选之地,长期以来大量湿地也就变成了农田。唐长安城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这么多人要做饭和取暖,就要大量砍伐树木。随着湿地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