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XX 县“平安夜访”工作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X 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践行“四下基层”,及时总结开展“平安夜访”以来取得的较好工作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夜访”,切实推动工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成效,对原工作方案修订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 X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X、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平安夜访”工作作为学习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四下基层”、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厚植为民情怀,为维护社会大局平安和谐提供坚强保障。二、工作目标安排县镇两级(含驻地单位)副科级(含四级主任科员)以上干部以及后备干部每周二晚上到村(社区)开展“平安夜访”,充分发挥干部下访的“调解器”和“减压阀”作用,— 2 —“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无缝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基层防范风险和源头治理能力,提升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到“村居事务全知晓、重要事项全参与、投诉建议全接收、民生服务全覆盖”,实现“上访变下访、处突变预防、应急变常态”的良性治理机制。三、工作模式(一)分级安排、直下基层。“平安夜访”工作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法检“两长”每月安排一次“平安夜访”,按照单数月自主安排夜访、双数月固定到挂点的镇街所属村(社区)的方式直接参加夜访活动,具体行程由县“平安夜访”办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县镇两级副科级以上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组成“平安夜访”工作团队开展夜访活动。其中,县级单位夜访干部由县“平安夜访”办统筹安排到镇街,由镇街“平安夜访”办负责结合实际具体安排到村(社区)。每次夜访每个村(社区)均要做到有 1 名县下派干部参与。镇街对县下派干部下访村(社区)不作固化安排,要每月在所属镇街的村(社区)间进行调配轮转,扩大县下访干部的工作面。镇街干部参照县下访干部的做法参与“平安夜访”。各级参与干部每周二晚上(节假日不安排)到村— 3 —(社区)开展“平安夜访”,考虑到人力不足、业务需要等因素,县级单位可以视情调派副科级以下后备培养干部一并参与,村(社区)干部也要具体参与,同时发动村(居)平安志愿者共同参与。县四套班子办公室各指定 1 名同志担任联络员,负责做好“平安夜访”走访安排、沟通联络等工作。(二)“常规派”、“调度派”、“专班办”相结合。“常规派”即按照“平安夜访”人员分组安排,每周二晚上轮流下乡接待群众。“调度派”即常规派出的干部以及镇街、村(社区)无法协调解决的复杂事项,由镇街收集提交到县“平安夜访”办,由县“平安夜访”办协调相关单位选派出相应的干部,一周内到该村(社区)约访群众,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专班办”即问题重大而“调度派”干部无法解决的事项,由镇街及时将事项上报县“平安夜访”办,经领导小组研究后,根据该问题的性质、类别和缓急程度,由 1 名县领导牵头,组成工作专班,1 周内到位并介入处理。(三)闭环管理、全程跟踪。“平安夜访”工作流程坚持按照告知、登记、办理、反馈、评价五个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受理群众事项全部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跟踪办理。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接诉即办”制度,夜访干部做到“谁接访谁跟踪、谁办理谁反馈”。1.告知。对领导干部开展“平安夜访”的工作安排,由各— 4 —村(社区)采取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对领导干部的姓名、单位、职务以及开展“平安夜访”的具体时间、地点等情况进行提前告知,方便群众了解和参与。2.登记。实行“事前一线收集、事中上门落实、事后及时反馈”工作机制。村(社区)干部需组织来访群众登记包括来访群众姓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