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24 年/2 月/27 日/第 004 版新闻能见度高原雪山下的县医院首席记者 姚常房 本报记者 孙伟 闫龑 徐秉楠站在海拔 4200 米的半山腰,鸟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城,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穿城而过,皑皑白雪背景下,一幢幢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被群山环抱,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偶有汽车穿行,行人稀少,远处该县唯一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杂多县人民医院建筑隐约可见。杂多县被誉为“ 澜沧江源头第一县”,因为澜沧江的正源扎曲河就发源于此。这里全年气候寒冷,只有 6 月、7 月、8 月 3 个月平均气温高于 0 摄氏度。受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单一、发展空间狭小、地方性疾病高发等因素影响,杂多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4 年年初, 健康报采访团队走进杂多县人民医院。 县级医院的另一种模样展现在眼前,“ 中国之大” 在这里有了更多注解,“ 发展不平衡” 在这里也体现得更为明显:这里的医务人员大多是多面手,既能看病也会修机器;这里没有儿科病房,7 岁以上小朋友与成人住在一起;这里的医务人员下乡时最怕遇上棕熊,烦恼的事还有两家卫生院至今没网络信号、没稳定的电力供应;在这里,信息化管理还是奢侈品,缺乏门急诊管理系统⋯⋯县医院的变化隆冬高原,常住人口 7 万多的杂多县,留守人员只剩 1 万多。大部分人去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宁、拉萨等地生活了。相较于冬虫夏草交易火热的 6 月、7 月,1 月下旬的杂多县是安静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人影,90%以上的店铺大门上了锁。来到杂多县人民医院,场景一下子切换了:门诊大厅、诊室、病房里仍然人气十足,有一个诊室门口有 6 个人在排队。在该院急诊科,小姑娘卓玛在爸爸的陪伴下做检查。刚刚下过雪,覆盖在前几场雪水形成的旧冰之上,路面滑溜溜的。3 岁的卓玛正是好动的年纪,追着藏獒玩耍时,摔了个大跟头。家人听到小卓玛左手肘的“ 咔嚓” 声吓坏了,赶紧带她来了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马生英查体后告诉孩子爸爸:“ 问题不大,没有骨折。”“ 那怎么会有响声?” 这位年轻爸爸还是放心不下。眼角掉泪、嘴里喊疼的小卓玛在爸爸怀里小声抽泣着。出了急诊科右转,走廊尽头的屋子里有一台 X 线机,放射科技师青梅南加小心地将小卓玛肘关节屈曲成 90 度,很快拍好了卓玛的肘关节正侧位片。“ 左侧肘关节构成关节各骨未见明确骨折现象,未见明显脱位,软组织未见异常。” 青梅南加的话打消了小卓玛爸爸的顾虑。离开医院时,在“ 慢一点、慢一点” 的嘱咐声里,小卓玛已跑在爸爸前头,两个麻花辫一蹦一跳的。2023 年 2 月中旬,杂多县人民医院在新址恢复正常医疗服务,装修完善了放射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等科室。同年 6 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 组团式” 帮扶下,杂多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该院检查检验诊断能力的提升,不仅赢得了患者更多的信任,也增强了医生们的信心。2022 年 7 月,田青山经青海省人民医院选派、中央组织部审核后,来到杂多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任期 2 年。田青山第一眼看到杂多县人民医院的时候,觉得这里完全是一家中心卫生院的水平,没有县医院的样子。他说,当时医院医师资格证持证率低,历史欠债达 1200 万元,供暖设备损坏,患者满意度不足 10%。最严重的时候,医院的药品种类从 400 多种减少到 200 种。很第 1 页 共 4 页多手术无法开展,更别说开展三级、四级手术。在帮扶团队和当地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自 2022 年 7 月以来,杂多县人民医院共完成手术 700多台,开展新业务 26 项。其中,腹腔镜手术 150 多例、关节置换术 7 例,三级、四级手术占到30%。2023 年,该院还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自我突破:搬入新址,新增临聘人员 100 多人;门诊量近 4 万人次,住院患者达 1760 人次;手术量增加了 5 倍;抢救危重患者 196 人次;患者满意度达 97%;增加了两名副院长,调整增加科室中层干部;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并开始发放季度绩效工资;归还欠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