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2024 年/2 月/18 日/第 001 版“ 红色引擎+绿色生态” 赋能全域乡村振兴台子镇践行黄河战略 促镇村尽展新颜动能澎湃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王立文品齐东故地乡愁,享悠然静谧生活。邹平市台子镇,悠久历史积淀赋予其醇厚文化、宜居生态,积极践行黄河国家战略促镇村尽展新颜、动能澎湃。黄河流水潺潺,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农业产业等融为一体,台子镇先后荣获“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卫生镇”“ 山东省旅游强乡镇”“ 山东省文明镇” 等荣誉称号。2023 年,该镇沿黄集聚片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榜省发改委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名单。绿色生态铺展宜居宜业幸福景“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树木环绕,广场、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住得宽敞舒服,周边环境好,生活也便利,我们村不比城里的小区差。 ” 对大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王身成深有感触。安居方能乐业。台子镇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着力探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构建新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开辟“ 绿色空间”。台子镇还结合“ 四小园”“ 美丽庭院” 建设,推动实现“ 一户一景”“ 一村一韵”。目前,该镇已建设“ 四小园” 200 余处,创建邹平市级“ 美丽庭院” 示范户 1673 户,建设滨州市级“ 黄河人家” 特色精品村 3 个。近年来,台子镇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沿黄生态修复提升项目,植绿、增绿、护绿行动在全镇蔚然成风。全镇累计完成造林绿化 12163 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 38%以上,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优势日益明显。红色引擎激活特色产业添动能走进该镇北魏桥村振昌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标准现代化蛋鸡养殖技术及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养殖,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封闭式无菌化处理。” 北魏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原来介绍道。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红色引擎”,北魏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邹平市台子镇振昌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占股 25.51%,一期工程养殖蛋鸡 5 万余只,年产无公害鸡蛋 9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 720 万元,按股分红村集体年均增收 38 万元。张石辛村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收平菇。 “ 合作社采用‘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 运营模式,对村内 5 个闲置鸭棚回收改造,用于规模化种植食用菌。”张石辛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峰说。张石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 22 万元,配套周转箱、分拣、冷库等设施,平菇大量上市时产量达 1000 公斤/天,年可为村集体增收 10 万余元,带动 20 余名村民就业。近年来,台子镇着力推进跨村联建“ 共富联盟”,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建成“ 共富联盟” 15个,成立“ 跨村联建” 党组织 5 个、公司 5 个、合作社和联合社 3 个,目前运行的“ 共富项目”164 个,涉及特色种植养殖、农文旅融合等田园综合体开发等领域,进一步推动实现富民强村。农文旅融合打造生态康养产业链“ 每次看到黄河大鼓展演,我都特别开心,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让人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店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正在接受齐东黄河大鼓培训,大家热情高涨,学得有模有样。作为滨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齐东黄河大鼓已有 200 多年历史。近年来,台子镇将这第 1 页 共 2 页项非遗项目与音乐、舞蹈等艺术融合,在创新中找寻传统技艺的生存方式,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重农重商、崇礼尚学” 的文脉传承至今,目前该镇已成功申报市县级“ 非遗” 16 项。与沿黄农文旅资源相融合,台子镇在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哆咪屋基地、黄河产学研基地等地标景点设立多处“ 非遗” 展台,开展各类文创手造产品展销,剪纸、根雕、手工老粗布等众多本地优秀手工艺项目让游客一路沉浸式体验,真切感受“ 非遗” 在新时代的表达。依托沿黄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台子镇还致力于打造特色生态康养产业链,目前已连续举办五届黄河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 20 余万人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