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季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处置困难等特点,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构成威胁,还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安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一、面临的问题(一)全年气温偏高。气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气温升高过快导致森林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森林环境更加干燥,为火焰燃烧创造有利条件。由于近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林地面积达 7033 万亩,森林面积达 6742 万亩,森林覆盖率 54.5%,林地边缘杂草丛生、林内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增多,一旦失火,火势猛烈,蔓延范围大,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概率增加。例如:气象研究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据调查发现,在过去的 100 年间,我国的地面温度平均增加 0.5~0.6℃,我市今年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1℃,其中 1、3 月分别偏高 0.7℃和 3℃,气温增加,导致森林内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加,火灾发生几率也大幅增加。(二)林区人为活动频繁。据数据显示,在全国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人为原因引发的高达 98%以上,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导因素。一是防火意识淡薄。林区村民— 2 —的安全意识淡薄,上坟烧纸、农耕季节在林区边缘随意焚烧秸秆等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森林火灾隐患。二是农村撂荒地增多。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和老弱病残者,撂荒地逐年增多,老年人又缺乏劳力,烧荒多,极易蔓延进入林地,引发森林火灾。三是防火宣传不到位。宣传形式简单、内容不完整,对农村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覆盖不彻底,导致群众肆意在林区活动。例如:4 月 27 日,重庆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近期 5 起亡人火情事故调查核实情况的通报》,5 起亡人火情死亡人员均为农村留守老人,因为整治自家撂荒地焚烧秸秆、使用一次性打火机烧烤水管接头时不慎引燃周边杂草引、在荒地烧灰积肥引发火情,在扑火中不慎摔倒导致死亡等受惯性思维支配和侥幸心理的影响造成。(三)救防能力不足。森林火灾扑救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不仅会对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损害,还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在森林防火救防方面仍存在短板。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林区内普遍存在道路不畅、路面质量差、公路等级低、通车里程不足等问题,又因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逐步建设实施,植被葱郁,很多道路几近荒废,出入困难。二是消防装备不足。乡镇财政资金不足,扑救森林火灾主要以传统工具为主,缺乏防护服、灭火器、消防水泵等专业救援装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三是基层专业救援力量几近空白。— 3 —我市森林消防队伍主要是由半专业消防队伍、应急森林消防队伍和群众消防队伍组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年龄偏大,体能较差,应急救援能力较低,难以满足应急扑救工作需要。例如:以巫溪县为例,森林防火道路密度仅 0.9 米/公顷,远不能达到国家≧1.7 米/公顷的标准,大量的扑救人员及物资设备难以到达起火点,易错过最佳扑救时机。该县财政困难,地方财政预算中森林防火经费占比较小,无力承担配套资金,防火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依靠国家及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该县林地面积有 33.03 万公顷,仅在 6 个乡镇和 4 个国有林场分别建立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共 11 支 120 余人,至今没有组建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二、对策及建议(一)打造标准化防火检查站。在重要区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配备装备“四个统一”的标准进行标准化防火检查站建设。进一步充实检查站的驻防力量,对来往行人和车辆进行火种截留、实名登记和防火安全教育,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加强人员技能培训。统筹规划森林应急救援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稳定、高素质、综合性的应急队伍。定期对其开展森林防火队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林火理论知识、安全避险常识、扑火战术战法等,并经常性开展实战演练,训练森林防火人员的应急能力、实战能力,以保证在发生森林火— 4 —险时提高防火队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