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县普惠托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xx 县以省级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为契机,不断强化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打造“育新伢”托育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 xx 辨识度的普惠托育样板。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备案托育服务机构 x 家,总托位 x个,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 x 个,普惠托位占比 x%。一、公办公营强化“头雁引领”。一是国企办托树样板。充分利用国资建设平台,探索国企大投资建设和集团化连锁运行,实现最佳化选址、最大化投入、最快化运行、最优化服务“四个最有效保障”,点亮托育标杆,强化头雁引领。截至目前,国企建设并运营托育机构 6 家,提供托位 x 个,公办占比达 58%,且保育收费显著低于社会托育机构主流价格。二是城乡统筹优布局。突出城乡均衡协调和区域开放联动,印发《xx县 3 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婴幼儿照护服务点位。目前结合未来社区、现代社区、未来乡村等规划布局,全县共建成 15 个社区级和 x 个邻里级公办托育机构(驿站),初步形成“15 分钟托育服务圈”。三是多元照护强供给。将“创新普惠托育服务”纳入 2023 年度绩效考核“揭榜挂帅”项目,制定《创新“育新伢”普惠托育服务考核细则》,鼓励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国有企业开展临时托、计时托等多层次建设,探索景区托、单位托等多— 2 —样化服务。狐巴巴星球乐园、梅棠雅集等开设景区托,县金融办创新银行托,满足了游客、客户、职工等不同人群、特殊时段的送托需求。二、政策激励实现“普惠共赢”。一是实行普惠补助,破解“入托难”。出台《xx 县高质推进“浙有善育”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管理办法》,对新建托育机构给予 x 万元建设补助,对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托育机构分别给予每人每月 x 元、x 元、x 元运营补助,进一步激发市场动能。目前已对全县 8 家符合条件的等级托育机构进行了相关补助。较 2022 年,全县托位数从 x 个提高到 x 个,千人托位数从 x 提高到 x。二是实行指导定价,破解“入托贵”。在财政补助机制基础上,出台“一县一普惠”收费价格指导意见,积极引导托育机构将收费下降至人均可支配收入 40%以下。目前公立托育机构最低收费每月x 元,民办机构最高降费每月 x 元,极大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三是实行等级评定,破解“入托差”。对托育机构实行等级评定24 个指标加权评价,倒逼托育机构对标创建,规范发展。目前,评定市示范级机构 x 家,一级 x 家。全县入托率从 2022 年的x%上升至 x%,托位使用率从 x%上升至 x%。三、融合服务助推“善育优育”。一是“老”“幼”融合。借力《xx 县“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xx 县“一老一小”综合体分级分类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综合运用土地、财— 3 —政等支持政策,建成以县级长者中心为引领、“东有 xx、中有x、西有 x”的县域托育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医”“育”结合。积极推进“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目前累计建成 x 家,实现人口 2 万以上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公办托育机构合作,通过签约服务制、保健员派驻制、健康指导员定点委派制和“中医药+托育”等方式,提升照护质量。目前辖区卫生院定点委派健康指导员 x 名,招募中医养育指导志愿者 x 名,开展卫生保健指导、从业人员培训、“中医护苗”特色服务等 x 场。三是“身”“心”和合。成立婴幼儿素能提升指导中心,开展托育机构婴幼儿素能培养提升项目,进一步提升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托育养育人员的照护理念与水平。目前已在 xx 商城托育中心设置心理工作室,累计开展培训 x 次,参训超过 x 人次。四、数字服务赋能“智能监管”。一是建设智慧育婴场景。应用“网格化”理念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 xx 县智慧育婴健康服务平台,汇集全县托育资源布局、婴幼儿健康状况、机构准入等 11 个方面 x 个子项目数据,为托育行业精准监管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加强智慧实时监管。突出“安全托育”,在 12 家备案托育机构安装 AI 人脸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