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 xx 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老一幼”增长迅速,家政服务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行业细分日益深化。调研发现,xx 省家政服务行业特色鲜明,逐渐成为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扩内需、助脱贫、优民生的民生产业、朝阳产业。一、发展现状及特点发展现状第七次人口普查, xx 省 60 岁以上人口为762.48 万人,占总人口的 16.87%,其中 65 岁以上为 537.10万人,占总人口的 11.89%。据不完全统计,空巢和独居老人有 300 万人左右,失能半失能老人有 130 万人左右,加之,三孩政策推行,80、90、00 后新生代父母对孕妇、婴儿护理的要求更高,家庭小型化和希望从家务中解脱,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多重因素的加持下,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调查表明,xx 省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 25%。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 40%;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约在 6000 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 45%左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日渐增强,供不应求。据商务部数据测算,家政服务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超过10%,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 2025 年 xx 省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 400 亿元以上,从业人员增至200 万人以上。特点一是发展慢,中介机构多。xx 省家政服务多属于中介机构性质,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市场处于发育期,无法对所有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造成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培训很少、无证上岗很多。目前,全省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有 1500 多家,从业人员 25 万左右。二是层次低,职业化刚起步。现在家庭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操守越来越看重。xx 省绝大多数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做家务、看孩子或老人、搬家等低层次简单基础的服务,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远没有开发出来。家居保洁仍是 xx 省消费者最常使用的家政服务项目,占比在60%以上,家庭收纳整理、搬家、家装保养、母婴护理或月嫂服务也属热门项目,占比超三成。二、主要问题受旧观念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影响,家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家政服务业受传统“保姆”观念影响较大,“侍候人”“低人一等”、打零工等这样认识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容易受地域歧视和冷眼排斥,不愿放下所谓的“面子”“尊严”,“屈就”从事家庭服务业,造成许多人碍于面子,宁吃低保也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我国尚没有一部调整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全国性法律或法规,家政服务被排除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之外,家政从业人员、企业和用户的一些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致使各方都存在后顾之忧;还有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举措缺乏有效推动,企业和个人得到实惠难、少,杯水车薪。xx 家政公司多为输出的,盈利能力相对更弱、生存更难,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反作用使得家政服务社会认可度更难提高。管理缺乏规范和服务标准不一,造成省内企业发展竞争力不强家政服务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 xx 省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多数公司还是走中介服务的路子服务价格、程序、质量、监督等都缺乏标准和规范,小型化胡同化、零散化问题突出。有的县区,家政公司有 10 多家,但形成规模的少之又少,有 2 家就属于发展较好的,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龙头、品牌效应。xx 省家政类技能培训有 5万人次/年,但效果不理想。从调研看,xx 省缺乏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体系、统一标准、教材等,缺乏师资力量实践培训场所和系统的培训激励机制,职业技能培训脱节、鉴定跟不上,联动不足,严重影响到服务质量提升。有企业反映,学员培训后,考技能证书周期长、拿证慢、影响上岗企业垫资多;家政公司与服务员、用户的责权利不明确,服务协议不规范,纠纷争议难以处理,很难向客户提供专业化优质的服务。消费者教育严重不足和供需错位,难以实现“雇主用得放心,员工干得开心”近年,受个别极端事件的传播与放大影响,销蚀了对家政人员的信任感。社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