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实用惜时主题用典集锦(19 条)1.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原文:“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轗轲”也作“坎坷”。释义: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形容人生短暂,且漂泊不定。用法提示:汉魏时期天下纷乱,动荡不安,百姓更是流离失所,人人不能自安。于是,感叹生命的短暂便成了那个时期诗歌抒情的主要内容。在公文写作中,有一种写作手法叫作“先抑后扬”,就是先说不好的,再说好的;先说低沉的,再说激昂的。这联诗的格调就比较低沉,所以用的时候后面应该接比较激昂的内容。2.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处:唐·杜秋娘《金缕衣》。原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花堪折直须折”一作“花开堪折直须折”。释义:那盛开在枝头的鲜花,要及时采摘。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比喻:有事即时做,莫负好时光。用法提示:这首诗相当于中唐时的流行歌曲,深受欢迎据说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诗,经常让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类似的还有曹操的《短歌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本意可能是劝人及时行乐,后来多指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奋斗,不负平生。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出处:唐·孟郊《劝学》。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释义:青春年少的时候就应该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很明显,不能。用法提示:苏轼曾经将孟郊和贾岛的诗风概括为“郊寒岛瘦”,是一种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我们读他们的诗会发现,明显不同于读李白和杜甫的。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特别适合五四青年节大会等场合,用来鼓励青少年趁着大好时光展翅高飞。比如,“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4.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出处:南宋·朱熹《偶成》。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释义: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比喻: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用法提示:一般来说,诗人在不知道给自己写的诗起什么题目的时候,就会叫“偶成”。朱熹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作比,规劝青年人要珍视光阴,努力向学可用以劝人,亦可用于自警。这联诗语言简单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形容得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出处:明·钱福《明日歌》。原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释义: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比喻:明天无多,莫再等待观望。用法提示:全诗一共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读完,一种紧迫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6.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出处:明·文嘉《今日诗》。原文:“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释义: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比喻:珍惜当下的时光。用法提示:作者文嘉的父亲就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钱福作《明日歌》,文嘉作《今日诗》,虽然诗题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是文嘉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号召:今天,是生命的开端,也是奋斗的起点。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运用知识的机会,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希望。7.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原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