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扎实做好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和新时代村(居)务公开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基层政务公开及便民服务再上新台阶。近日,颍泉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区政府信息中心主任袁龙带队到辖区镇、街道、园区、区直重点单位,以及部分村(社区),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形式等工作开展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业务指导下,区政府办公室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提升政务公开质量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围绕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精准解读相关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区建设完成了区级和 8 个镇(街道、园区)的政务公开专区,实现了专区“全覆盖”;严格按照各领域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编制、优化、实施了一整套区级目录标准,将“国土空间规划、征地补偿”整合为“自然资源”,优化“医疗卫生”,新增“新闻出版版权、交通运输、旅游、广播电视、统计、水利”至 31 个领域,镇办的领域规范至 12 个;指导村(居)编制公开事项清单,在镇办(园区)信息公开目录设立“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涉农补贴项目表及涉农补贴申报信息,汇总当年面向农村的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际发放结果,通过村(居)民微信群、村务信息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公示,公开期满相关材料留存村委会供村民查询,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二、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综合调研情况、日常调度和季度考核结果,我区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国家、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的相关配套文件。但是,许多好的制度还没有真正执行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镇(街道、园区)政务公开具办人员更替频繁,工作缺乏衔接性、连贯性,工作交接不到位,个别新接手工作人员不清楚政务公开工作,不知道公开什么,不知道如何公开等问题;保密审查、信息发布审核等制度执行不严格,公开的信息中存在错别字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政务公开的日常公开落实不到位。通过日常调度发现:有的镇(街道)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政务公开工作缺乏相应的安排部署,相关人员缺乏培训学习,对政务公开工作一知半解,存在集中突击现象。有些镇(街道)及区直部门把季度考核作为一次性任务突击应付,集中时间公开信息,考核结束后又出现信息更新缓慢,政策解读简单敷衍,互动回应不及时等现象。日常督促检查缺位,个别镇、街道及区直单位未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机制,日常工作不能落在日常,重点工作不能持续开展。部分村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公开栏公布的内容事先不认真审查,事后意见不收集,信息不反馈,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按规定时间及时公开,导致群众丧失对村(居)务公开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三是政务公开的实效显现不到位。国办要求将政务公开覆盖至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和政务服务全过程,我区在围绕“五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开展了不少探索,但从调研情况看,有些创新还需要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在讲求实效方面下功夫,在形成倒逼机制方面下功夫。例如,重大决策预公开方面,个别区直单位在涉及重大民生议题、企业经营发展、专业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决策前未进行意见征集和意见反馈,或者意见征集范围仅限区直单位;开设的各类投诉举报平台,个别单位对于群众投诉举报和民生困难事项不能第一时间回复解决等。三、下一步工作建议政务公开内涵丰富、平台广阔,对于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落实中心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针对我区政务公开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园区)、区直部门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