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重大意义(民族团结)(2024 年 6 月 20 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特别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紧密结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一系列原创性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民族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2022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 2 —述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相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基于对“原创性贡献”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有不同的阐释。我认为,“原创性贡献”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即首次提出的最能体现其思想核心要义的新范畴新理念,构成新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一)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论断。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从多维度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特别是对民族共同体思想作出原创性贡献。1.“四个共同” “四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共— 3 —同体理论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高度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 4 —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形态。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形成,中原地区文化持续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