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办在 2024 年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人大“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创新打造“情系民生 服务代表”党建品牌,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融起来,着力推动机关党建提质增效,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把代表请进来,创新党建载体。聚力服务中心大局。为增强人大党建活力,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组织代表参加“实施‘九大战略’人大代表在行动”“双百双联”“人大代表看城建”等主题活动,建立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制度,深化代表工作参与。开展 19 个代表主题活动,五级人大代表1.38 万人次参加。邀请 430 余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或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发挥出代表听民声、汇民意、聚民力的作用,努力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协调引进帮扶乡村振兴产业项目 74 个,帮助就业 8096 人次。深入宣讲履职成效。动态更新代表履职档案,定期组织政治素质高、社会贡献大、带动能力强和从基层党组织脱颖而出的各级人大代表,走进机关分享履职故事,深入基层宣讲党建成果。全国人大代表于安玲等围绕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机关、基层、企业开展专题宣讲和履职经验交流 30 余次。基层党组织发展起来的各级人大代表,走进人大机关分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弘扬英烈精神等履职实践,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烈士设施保护管理等建议已经纳入市人大常委会 2024 年工作要点。常态开展联系服务。深化“两个联系”制度体系,推动 44 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与 31 名省人大代表、220 名市人大代表建立直接联系,实现常态化联系、精准式服务。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机制,474 件建议全部答复,34 件重点建议由市党政领导领办,满意率为 100%,确保代表真满意、群众得实惠。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按照党员干部投票排名确定代表“请进来”、机关党组织“走出去”的具体安排,征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机关党建特色的思路举措 60 余条。让干部走出去,实现党建赋能。开展联建活动“听”。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结合“两个联系”工作、开展组织联建活动等,深入代表所在单位(选区)走访调研。“听”代表履职需求,梳理代表履职经验,找准代表履职培训的重点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有力支撑。“听”推动发展成效了解涉农、助企等国家政策落实情况,找准人大开展地方立法和精准监督、有效监督的重点。“听”群众反映评价,为评价代表履职成效、更好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等提供重要参考组织系列培训“学”。依托人大讲堂“系统学”,邀请代表专家和业务骨干等开展培训教育,打造机关理论学习品牌。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学”,有效提升全市人大系统干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走进培训基地“充电学”,通过多种形式为机关党员干部充电赋能。先后举办或参加专题学习班次5 个,培训全市人大系统干部职工 800 余人次,培训机关干部 200 余人次,有力提升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人大机关工作的核心能力和看家本领。走进先进地区“看”。放眼全国“看标杆”,主动到杭州、徐州等工作有广泛影响、有地域特色的省外地市人大考察学习,积极参与淮海经济区十市人大党建联建交流活动,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紧盯省内“看特色”,常态化到省内兄弟地市人大交流学习,互学互鉴、守正创新,与枣庄、泰安、菏泽等市人大开展双向学习交流 10 余次。深入基层“看首创”,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80余次,总结吸纳、宣传推广基层鲜活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探索积聚放大基层首创力量。让工作融起来,推动提质增效。深化理论武装与人大能力融合。始终坚持党建理论提升与人大能力提升互促融合,强化政治引领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挥人大讲堂、主题党日活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主阵地作用,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提升,推动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学出使命担当。坚持源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每年高质量做好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课题研究工作,获评全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