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党课讲稿: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 50 项改革具体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 7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通过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变化趋势研判,初步提出了“18550”改革建议方案:即一个总目标,八大基本原则,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领域,提出 50 项改革具体建议。 一、改革目标(1 个总目标) 明确改革路径: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出具体目标:就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望战略方向:就是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改革导向(8 大基本原则) 1.统筹高标准改革和全方位开放 开放是为了倒逼改革,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开放,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2.统筹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底线;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2 —更是路径。 3.统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是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双循环是为了更好地打通国内大循环。既能相互独立存在,也要相互促进发展。 4.统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也能促进或制约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也能促进或制约生产力。 5.统筹短期现实问题和长远战略需要 现实问题既是短板、也是瓶颈,更是制约未来发展的关键障碍。统筹长远发展更要考虑立足现实,从破解当前问题开始。 6.统筹中央领导和地方发展实际 既要加强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又要灵活自主才能打胜仗。 7.统筹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关切 我党没有任何私利,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将人民群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 8.统筹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开放的广度不言自明;改革已经到了增量和存量并举阶段,不破怎么能立,但要先立而后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要平稳才能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 项)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牵头作用和地方科技委员会的组织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事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基础课题研究、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人才队伍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等管理制度。健全适应科技创新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 3.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加快完成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加快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和综合运用。 4.强化经营管理作用 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引导作用,推动国有企业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安全、未来社会等战略需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按照国有企业“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基本要求,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家荣誉表彰制度。 5.深化金融领域机制改革 围绕“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金融人才队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