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在全市 2024 年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今年来,我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派强用好驻村帮扶力量,引导全县 188 名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四抓四做”工作方式,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真正让组织放心、让基层信赖、让群众满意。一、抓党建、强班子,做农村党建“带头人”一是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和“一月一主题”点题机制,引领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今年来,共下发“深学党纪守初心·强基固本筑堡垒”等主题 7 个,681 个党支部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4000 余次,将党员日常业务工作与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有效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切实担负起第一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村级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今年来,全县 315 个村(社区)发展党员 42 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649 名,实现每个村(社区)储备 1-2 名后备力量,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加强支部阵地建设。为深入开展基层减负,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厘清基层“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持续清理规范村(社区)加挂牌子,不断提高支部阵地建设标准化水平,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今年来,按照村级组织悬挂标牌标识“4+2”要求,规范村级外部标牌标识 290 个村,整合村级内部标牌标识 258 个村,清理挂牌 505 块。二、抓发展、强经济,做富民强村“领路人”一是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以村级集体经济为纽带,积极推行党建引领发展模式,强化党员群众对集体经济的认识,多外出观摩学习,经常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激发想发展、要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来,选派 67名优秀村干部到市级参加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派 100 名村干部参加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强村富民”干部培训,选派 3 名村党支部书记到东莞跟岗学习,选派 4 名村干部和10 名村级后备力量到黔东南州、玉屏县跟岗学习。二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因村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市场运营方式,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经营模式,打破村村之间、村企之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构建起集体、企业与村民收入共赢的复合式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今年来,全县建设“强村富民”公司 21 个、工坊 50 个,其中:创办原料加工式工坊 28个、订单生产式工坊 13 个、劳务服务式工坊 2 个、技术服务式工坊 2 个、电商直播式工坊 1 个、定向招工式工坊 4 个,带动 12000 以上人次就近就业,*乡鸳鸯湖村以林下经济为主,带动周边 3 个县 10 个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三是政策支撑优化环境。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多渠道拓宽营销路径,引导各村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壮大路径。加大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帮助争取低息贷款和优惠政策,大力推广网络媒体、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大宣传力度,宣传推介当地特色资源帮助群众增收,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今年来,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 1000 万元(10 个项目)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选派金融“村官”44 人,完成 426 户小额信贷任务,投放贷款 9510.6 万元,引进 1 家企业来*,与 7 家企业达成来*创业意向。三、抓民生、办实事,做村民群众“贴心人”一是宣传好惠民政策。结合平时入户走访,自觉当好宣传员,经常性开展交流谈心,向群众针对性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常态化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交通补贴等民生问题宣传。今年来,全县 564 名驻村干部开展政策宣传5 万余人次,动员 8000 余户脱贫户积极申请务工补贴,发放资金 417 万元。二是服务好人民群众。积极探索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职能单位和党员、志愿者接单的“三单”服务模式,线上线下常态收集群众“急难”事项,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及时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