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关键词,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时代强音,在中华大地响起。相比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全面深化改革”及其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为什么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决定的今天,为什么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聚焦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首先,这是由中国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和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决定的,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设置的理由时,强调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 180 多年探索中,找到的中国现代化之路,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漫长进程中,我们经历过“学西方”的现代化尝试,失败了;经历过“学苏联”的现代化实践,虽然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但终究还是“水土不服”,进行了重新探索和重新选择;经历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依靠群众运动急于求成的现代化进军,也不成功。正是有了这样多方面的实践、失败,再实践、再失败,我们才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大胆探索中,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显然,这条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来自中国 180 多年现代化实践的长期探索和反复检验,是实践的结论、历史的结论。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央政治局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其次,这是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决定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代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部分,就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与此同时,《决定》还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因此,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部决策部署,都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来展开的。这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再次,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包括制度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