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行动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强村富民”行动计划,坚决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优化乡村治理为支撑,全力推动“强村富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党建引领、树守旗帜,坚定强村富民发展方向。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设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联合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强村富民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并明确各级责任。制定详细的《镇“强村富民”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分类施策到位。健全调度机制,镇党委定期听取各村(社区)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专项工作组定期督导并实地指导。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调度会 8 次,实地调研指导 50次以上。二是加强村级队伍建设。重点抓党员及村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效应”。在村干部培养方面,跟踪培养后备党组织书记 35 名,落实“3+1”帮带制度。认真摸排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及退役军人,建立高素质村级人才台账。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致富能力强、文化水平高、奉献精神好的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村级组织力量。截至目前,新发展党员 15 名,其中 35 岁以下 12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 7 名。三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镇党校主阵地作用,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各类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镇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3 期,覆盖镇村“两委”干部 65 人,驻村干部40 人。落实村(社区)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截至目前,共组织镇村干部培训 170 人次,学历提升的村干部42 人,选派 2 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其他县跟岗学习,获取先进经验。二、产业发展、强村富民,奏响经济发展新篇章。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紧扣全区主导产业布局,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品水果、油茶、蔬菜、特色种养殖等绿色产业,铺设一条产业增收的幸福之路。今年以来,全镇新发展精品水果种植 7000 余亩,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 2.3 万亩,牲畜(家禽)养殖数量达到 19.2 万头(羽),出栏 15 万头(羽)。2024 年上半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达 470 万元。二是有效推动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共谋划并实施全镇项目 16 个,涉及特色产业、“一带”优势开发、家庭农场改造、产业奖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领域,整合各类资金投入约 1685 万元。建设特色小寨 8 个,建立强村富民工坊 4 个,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3 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7 个,覆盖脱贫户 1920 户约6000 人,实现产业分红 85 万元。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摸清资产底数,明晰产权归属,盘活闲置资产 6 个项目,通过返租倒包、引入资本、管理自营等方式,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三是全力拓展旅游经济。围绕“一心两区四园+N”旅游发展布局,整合“一带”沿线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产业经济、庭院经济,实施了宋家坝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木弄红董露营体验区、木弄草莓采摘体验园、龙井石龙家园长坪舒芳芷艺术馆、绿色春晖产业园等多个农旅一体化项目依托智慧马拉松赛道,协助市、区相关部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及活动,包括马拉松、自行车联赛、欢乐跑和农民丰收节等 11 场次,吸引外来游客和运动参与者超过 23 万人次,有效带动全镇 1820 余户增加收入。三、乡村治理、和谐安民,打造强村富民助推器。一是乡村治理安民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层治理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推动“多网合一”。全镇划分为 120 个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 120 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 1150 名,实行镇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围绕民生服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做细、做优服务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110 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20 余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0 起,化解 69 起,化解率 98.6%,辖区上访事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