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21 日云南省怒江州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第一题:客观题(50 分)第二题:论述题材料:在服务和保障民生中,有些干部做的事群众很满意,真正为民办实事;有些干部搞面子工程、夸大,没有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问题:谈谈你对在发展和保障民生中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理解,不限字数,10 分。一、尽力而为是责任担当,有助于凝聚力量。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有责任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尽力而为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承诺和担当,表明政府将不遗余力地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而努力。尽力而为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创新思维和积极探索,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尽力而为的态度能够传递积极的信号,增强人民群众对未来的信心,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二、量力而行是科学务实,有助于推动落实。发展和保障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量力而行要求在制定发展规划和民生政策时,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和财政的可持续性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稳步推进,避免过度负担,使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过程更加平稳和可持续。三、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明确发展和保障民生的目标和优先顺序。对当前群众集中关切的紧迫问题,必须“跳起来摘桃子”,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对于一些非紧迫性的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做到量力而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党的政策惠及更加广泛的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发展。第三题:材料分析题材料:关于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问题:如何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常态化开展?不限字数,10 分。一要完善政策法规,明确管理服务的边界和标准。要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工作,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哪些行为属于“无事不扰”的范畴。明确在何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不得对企业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干预和打扰。要确保这些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让企业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避免因政策的不确定性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要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信用状况等因素,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利用信息化手段,差异化开展监管服务。二要突出服务为先,确保管理服务的高效和优质。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切实贯彻减政放权,设立专门的企业服务机构或窗口,负责受理企业的诉求和问题。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企业的诉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回应和处理。要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三要坚持务实高效,加强管理服务的宣传和监督。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和政策,让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服务承诺和工作举措。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压实部门责任,对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考核评价,激励政府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畅通监督渠道,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违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四题:大作文材料:关于城市更新。问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结合材料和个人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格式不限,要求 1000 字左右,30 分。用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做好城市和城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我们必须用心做好各项工作,把城市建设作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载体来统筹谋划,真正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在思想上保持敬畏之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