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篇)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代表发言材料汇编目录1.袁野:“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12.李盛丹歌:国际传播要久久为功,构建话语体系需多方协力………33.孙承诺: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努力提升自我………54.曹音:是记者,更是国际传播践行者………65.刘彦:努力讲好“中国的延安”“世界的延安”的故事…………86.卢金福: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积极作用…………10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代表发言材料汇编(延安日报,2024 年 8 月 27 日)“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袁野 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袁野,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一组的学员代表发言。参加此次传承初心、增强“四力”培训班,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几天来,我们深入延安这片红色沃土,不仅仅在历史的滋养下汲取力量,更在业界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提升了对外传播的技巧,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培训的地点——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呢?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媒体人,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成为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们聆听了资深媒体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如同亲历了一场场对外传播工作的大战大考,仿佛回到了中美贸易战、香港止暴制乱、新冠肺炎疫情、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等战场上,仿佛闻见了硝烟味,听到了枪炮声。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国际传播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了解了当今全球舆论格局的变化与挑战。在这些课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外宣工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价值传播的过程。 很多人可能觉得,外宣工作是个挺“套路”的活——写写稿子,拍拍视频,讲讲中国的“高大上”。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意识到,外宣绝不是“走流程”,而是要有情感、有温度。就像朱老师所说,要讲好故事,这样才能够引发共鸣,才能够在国际舆论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讲的中国故事,不光是高楼大厦、科技腾飞,还得讲些“接地气”的故事。比如说我手中的这份打印稿,就是昨天晚上拜托朋友打印出来之后通过机器人送到我房间里来的,当时我真是感觉到了大大的震慑,感觉到真是太 City 了。这就是中国的真实生活。我不禁想道:如果我们能把外宣做得像中国菜一样,丰富多彩、味道十足,那外国朋友还不“上瘾”吗? 最后,说点正经的。未来的国际传播工作,不仅仅是“挑战”,简直就是“内卷”。想想看,全球那么多国家都在抢着讲自己的故事,咱们中国自然不能落后。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得“卷”起来——“卷”得有深度、有广度,还得“卷”得有趣味。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外宣工作是一场“马拉松”,得有耐心、有毅力,还得有创新的劲头。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不能只靠传统的“打法”,还得学会运用各种新科技、新工具,比如短视频、直播带货这些手段,来让中国故事更有吸引力。我们要成为“内容高手”,让国际受众看得开心,听得入迷,最后还忍不住给个点赞。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也感谢各位学员的陪伴与鼓励。我相信,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国际传播的高手”,在外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让我们一起“卷”起来,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国际传播要久久为功,构建话语体系需多方协力李盛丹歌我是经济日报国际部海外平台工作室的李盛丹歌,很荣幸能够代表第三小组发言。 中国形象的构建,离不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对一个未曾到访中国的人而言,在他心中,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故事讲好、讲生动。那么,讲好中国故事到底要怎么讲?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和感想: 讲好中国故事绝不是为了编造漂亮圆满的情节,而是要讲出我们国家最真实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立足中国话语、中国叙事和中国理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