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我乡是全省 18 个民族乡镇之一,是市唯一的民族乡,一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以坚持“四个共同”构筑“四个家园”,奋力打响“西湖边的畲乡”民族乡村共富品牌,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乡国家 AAA 级全域旅游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等称号,并于2019 年创成“中国畲族第一乡”。一、坚持以“共识”为主线,构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先后建成畲族馆、山哈风情大道等特色地标 10 处,修缮李氏花厅、红曲文化村落等畲寮风貌 6 处。连续举办十五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六届红曲酒开酒节、三届中国(x)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并实现永久落户。编撰《x 乡志》和《文化基因谱》,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1 项,市级 4 项。二是让文化成为“共富裕”的源泉。创建“畲味 x”区域公共品牌,年销售额突破8000 万元。招引 x 卫视《我们的客栈》综艺节目落户摄制,推出一台戏、一桌宴等“四个一”特色文旅产品,龙峰民族村每周游客超 2000 人次,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街畲寨”被评为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三是让文化成为“一家亲”的纽带。开展“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建立石榴红家园 1 个、志愿服务队 7 支、宣讲团 5 个,龙峰民族村文化礼堂被评为省级“五星”礼堂。开展“三个 100”畲人才培训超 300 场,组建腰鼓、排舞、合唱等社团 11 个,累计参与群众超 1 万人次。二、坚持以“共创”为引领,构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是乡域融合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制定出台“助企十条”,近五年新引进项目 19 个,“云上 x”文旅综合体一期总投资 3.15 亿元,实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招引零突破。培育市级研发中心 1 个,“飞地入园”50 亩,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由建乡时的 1.8 亿元增加到 4.96 亿元,乡财政总收入由 465 万元增加到 5630 万元。二是村集体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深化美丽乡村 3.0 和“千万工程”建设,打造酒香龙峰、果香塘联、宿美新丰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落形成“百亩大樱桃、千亩精品稻、万亩高节竹、十万斤红曲酒、百万只黄金粽、千万元好民宿”等特色产业。三是百姓增收动力进一步激发。成立“石榴红”民宿发展促进中心,打造戴家山、尧山坞等民宿村落,全域民宿体量达到 35 家、307 个房间,x 民宿被列为市“浙韵千宿”培育区域品牌。深化共富工坊和共富合作社建设,培育农创客 20人,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5 年时的 6219 元增长至 42005 元,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畲乡。三、坚持以“共享”为抓手,构筑宜居宜游美丽家园一是持续夯实美丽生态基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庭院四场革命,实现污水零直排、垃圾四分类、公厕全覆盖、村落景区化,成为全省农污治理先进典型。加快乡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精品示范路 2 条,成功创建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二是持续释放美丽乡村魅力。推进矿山关停和全域 13 家石材企业清退,将尘土飞扬的石材厂矿变身稻花飘香的美丽田园,成为省农村生活污水现场会和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考察点,龙峰民族村、中门民族村、新丰民族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x 民族村、新丰民族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塘联村创成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三是持续提升美丽城镇品质。用绣花功夫实现集镇管理精细化,实施“开放庭院”“周五大扫除”等铸美机制,创成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片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荣获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突出贡献集体,其中美丽城镇小镇客厅项目被时任省委车俊书记点赞肯定。四、坚持以“共融”为保障,构筑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一是让百姓优享。每年新增财政收入 2/3 以上用于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实事,搭建便民服务、扶残助残、银龄关爱等平台,基本形成“15 分钟生活服务圈”。成立畲乡教育基金,成功打造首个“5G+VR”数字课堂。开设畲医畲药馆,打造全县首个健康小屋,率先开通乡域公交环线,破解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让百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