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24 年 7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对党中央的精神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目 录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 如何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定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总结了其本质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紧紧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做到沿着正确的道路、方向前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其体系化、富有理论含金量的特征著称,不仅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世界的现代化可以影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也可以影响世界,二者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很多国家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遵循着一些普遍特征,而且我们还要把这些特征把握得更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有”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也是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概括,也是其实践要求。中国要遵循大的方向、大的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与世界的互动,才可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但是,全世界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与其他国家一模一样的,中国更不会例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与地位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出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所谓“正确道路”且“唯一”,高度强调了其重要意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是要走这样一条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与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深深融合在一起,所以也就有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表述。鸦片战争以来,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就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好枪、好炮、好船;二是在制度层面,寄希望于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制度,来拯救这个国家;三是在思想层面,有人提出了要全盘西化的思想。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们选择共产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开始转为主动。套用在现代化历程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由被动开始转为主动,从学习、模仿转为借鉴、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近代现代化道路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西方化”路径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我们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走出了一条引领和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因为有了市场经济,中国有了更多与全球的对话机会,也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靠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