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全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市持续强化科学谋划、夯实基层基础、聚合资源要素,在工作机制上用足“重量”、工作内容上用活“能量”、工作动力上用好“增量”,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获批全省开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工作试点县,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强化科学谋划,工作机制上用足“重量”。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市委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召集人,下设 6 个专项工作组,由市委常委任工作组组长,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攻坚态势。聚力破解难题。严格落实书记领办、责任部门承办的工作机制,突出示范性、牵引性,确定 1 个市委书记突破项目和 21 个基层党(工)委书记突破项目,通过建机制、定措施、明时限,确保项目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筑牢基层内核。出台《**市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实施方案》,提升镇街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系统集成”转变,并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目前共下沉行政编制 2名,事业编制 96 名,增加用编计划 50 名。出台《为村级组织减负赋能十三条措施》,立足村(社区)组织定位,合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调整、摘除不合规挂牌 428 块,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更多力量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推动治理持续深入。整合各类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 分钟服务圈”,实施“红色蜂巢”工程,在 9个城市社区划分 90 个“蜂巢”、491 个“子蜂巢”,为居民群众提供“全覆盖、无缝隙”服务,选聘 2240 名“红色楼长”、4126 名楼道长,举办邻里交流、科普惠民、法治教育、安全宣讲、文化观影等活动 118 场次。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内容上用活“能量”。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设置“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小区/网格)—片区(楼栋)—胡同(楼道)—党员中心户(楼层)”一贯到底的“五级架构”组织体系,实现党小组设到楼院里、党员走进千家万户中。着眼下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对村级干部队伍进行分析研判,明晰队伍结构、职数缺口等基本情况,“一镇一策”制定培育计划。实施“雁归工程”“雏雁工程”,动态回引 316 人回村任职,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 1622 人,为基层治理提供“源头活水”。开展全市党建引领城市居民小区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小区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城市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划定微网格“应急作战单元”。对现有 1132个网格进行优化升级,配备网格员 1172 名,今年累计上报事件 13.8 万件,巡查走访 47.5 万次,网格活跃度持续保持100%。印发《**市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基础信息、人员架构、制度机制、硬件装备等情况进行初步探索,共收集预设点位 186 个,5 条应急主干道应对突发事故的点位,5 个应急流动岗亭,集成安保力量 744 人。强化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健全完善基层治保会机构建设,配备治保委员 428 名,主动化解纠纷、提供警情信息 30 余件。推动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共化解矛盾纠纷 2290 件,化解率 99.56%;结案劳动仲裁案件 306件,通过调解和仲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挽回各类经济损失750 万元。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 403 人,调解成功案例2641 起,调成率 97.1%。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按照“规范配备定职数、规范岗位定职责、规范保障定报酬”原则,围绕年轻化、专业化要求,通过居民选举、依法聘用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者 449 人。实施社区工作者“菁英计划”,累计开展“微课堂”37 期、“微论坛”11 期、“擂台比武”5 期。聚合要素资源,工作动力上用好“增量”。整合资源汇聚共建服务力量。出台《关于开展“三联三提”深化“双报到”工作机制的若干措施》,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将骨干力量用在基层治理关键区域,目前已有8700 余名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双评议”。智慧赋能引领高效治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