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陕西省省长赵刚(2024 年 6 月 6 日)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三秦人民、关心陕西发展,多次亲临考察指导,赋予我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重要使命。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6.4%,去年达到 3.38 万亿,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台阶。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创新和产业加速融合。陕西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我们发挥科教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十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 0.31 个百分点、达到 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加 3500 多亿元、突破 4100 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 71.72%、提高 15 个百分点。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 3 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旱作节水农业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 1。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 1.9 倍和 1.6 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高于全国 2.8 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第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力提速,两市城区实现地铁直联,企业登记等 380 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十年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 1.62 万亿、接近翻了一番,城镇化率达到 65.16%、提高 13.59个百分点。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小麦、油菜、番茄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 9 个、居全国前列,全世界每 7 个苹果、每 4 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羊乳、木耳、茶叶等“土特产”正成长为“大产业”。第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实有企业 156.5 万户、十年增长了 3.1 倍。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省属企业营收、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为 130 多个国家培训了 4700 多名农业官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长 12.8%,突破 5300 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十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4.2%、高于全国 9.2 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集成退税服务、通关便利化、科创企业票据融资等 38 项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第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们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 99.3%,林地、草地、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 71.3%,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 II 类以上。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绿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了 8.5 倍、突破 4000 万千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实现新突破,累计封存二氧化碳 45 万吨。第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近三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 40 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8 所高校和 20 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8 所高职院校和 12 个专业入选“双高计划”,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儿童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1000 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 6700 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精彩圆满举办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建成开放西安国家版本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去年游客人数同比增长 106.5%,五一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