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51搜公文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VIP免费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1/5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2/5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3/5
— 1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社区治理中的资金短缺、力量不足、激励不够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协商共筹”的微治理新路径,着力破解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成功募集资金 1600 余万元,其中公益资金约 180 万元,实施了如自来水和天然气管线升级、变压器更换、线路规范、楼道美化等“协商共筹”项目 320 个,有效解决居民实际问题 450 余个。一、明确规划、合理筹资,打造“协商共筹”闭环机制。街道紧扣居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需求,逐步建立起项目协商、资金共筹、过程共享的全链条运行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透明公开。(一)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广泛开展入户走访、庭院议事等多种形式,收集居民意见,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并将其转化为急需解决的“行动清单”,研究确定涉及设施改善、便民服务、环境优化的 8 类重点任务。今年以来,已确定电力线整治、供暖管道改造等项目 185 个。(二)创新筹资模式。坚持居民自愿、量力而行,结合居民关注度、项目规模、资金需求等因素,分类制定筹资方案。对于水电供暖等迫切需求项目,主要通过居民众筹解决;对于— 2 —雨水排放、社区道路修整等较轻型项目,实行政策支持带动众筹;而对于健身设施、停车区域等品质改善项目,则探索使用公共收益填补资金缺口,确保项目资金高效汇聚、顺利推进。(三)强化全程监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协商共筹”项目开展定期评估,确保流程合规、标准统一。通过方案、资金、进度“三公开”措施,在社区宣传栏、在线平台实时公示,并组织由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居民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监督和验收,确保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二、精心组织、全面动员,构建“共建共管”治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动“协商共筹”项目达成,将组织力量、人员配置、场所利用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网格,着力凝聚“有事找党支部、跟着党支部干”的共识,充分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协商共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一)强化组织堡垒。依托 140 个网格党支部组建支委会,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党支部书记,遴选具备良好群众基础、熟悉人际关系、具有奉献精神的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物业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等四类人员进入支委会,带头倡导实施“协商共筹”项目。同时,在每栋楼设立党小组,为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以此引领居民广泛参与。(二)壮大骨干力量。除了现有的专职网格员队伍,新增聘 1967 名楼长和 3925 名单元长,通过党员示范引领,组建居— 3 —民志愿服务队共 210 支,汇聚志愿者人数达 5000 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建设流程、施工图示、改造案例等方面的信息解读服务,结合实地踏勘、议事协调、优化方案等方式,争取邻里之间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协商共筹”过程成为居民满意的过程。同时,精选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长担任政治和业务导师,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将“协商共筹”的执行、动员、监管纳入核心培训内容,帮助理清思路、增强履职能力。(三)搭建议事平台。由网格党组织牵头,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等资源,建设 60 余处集座谈交流、便民服务、文化娱乐、问题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议事厅”,因地制宜推广民情恳谈会、庭院议事会、小巷管家、与你有约等形式,让居民能够“走进来、坐下来,畅所欲言、达成共识”。推行共建议事会制度,汇聚“双报到”单位、驻网格“两代表一委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众筹项目协商,及时协调政策资源和职能部门解决反馈诉求与施工瓶颈,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三、有效激励、长效推动,构建“共促共享”激励机制。将信用积分奖励和公共收益反哺机制融入“协商共筹”工作,细化网格积分管理,激发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创新信用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协商共筹”项— 4 —目的楼长、单元长、居民,根据其协助程度给予信用积分奖励,使其享受到包括衣食住行、水电气暖、购物信贷等 120 个“信用××”应用场景的优惠,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参与的好处。截至目前,600 余名居民的信用积分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