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坚守财政战略定力——在财政局讲的党课同志们:大家下午好!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财政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在服务发展、促进改革、调整结构、保障民生方面作用巨大。今年,是 XXX 的关键之年。从 9 月开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借此机会,我想就“什么是财政”“XXX 财政形势”“怎样做好财政工作”和“如何当好‘财政人’”等 4 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财政在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财政是“庶政之母”。财政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监管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现代国家构建离不开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力支撑,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物质基础,财政关系定义了现代国家中民众与政府、各级政府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制度成为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可以— 2 —说,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好发挥财政职能职责和治理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提速 XXX 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代思想家管子说过,“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财政制度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不仅是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满足现代国家治理“社会共治”“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等内在要求方面,财政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作为处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基本制度,涉及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财权配置,以及解决部分地区自有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对称而进行转移支付等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农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国防、外交等方面的财政保障制度,也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和治理目标的实现。(二)我国财政制度的历史演进1.中国古代财政制度。从第一个奴隶制朝代的夏代算起,我国的财政已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 3 —古代财政的产生。在原始公社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没有财政。到原始公社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生产物;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私有制,社会划分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形成了“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奴隶主为了保持生产资料和对奴隶的占有、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拥有官吏、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手段的国家。国家在实现对内压迫奴隶、对外进行战争的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的劳力,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这就产生了对财政的需要。最初的财政,就是以国家的强制力量,通过对异族的掠夺,对奴隶的剥夺,以及对本族自由居民征收贡赋等手段,获得国家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古代财政制度随土地制度而转移变化。中国古代一直坚持“以农立国”,农业在中国古代财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势。我国古代的财政制度,从来都是和土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奴隶制的夏朝到十九世纪中叶封建末期,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国家财政始终以土地为主要税源,因此,古代的财政活动,特别是财税制度,总是随着土地制度而转移变化。在奴隶制时期,关于夏商周的财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指夏、商、西周三朝,夏朝行贡法,商朝行助法,西周行彻法,是适应当时的“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 4 —时已发展很成熟,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而产生的。春秋时期,随着私垦土地的增多,“井田制”受到冲击,出现了“初税亩”(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