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 2024 年全市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署要求,聚焦“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总体目标,以“系统思维、联动思维、发展思维、战略思维、同理思维”谋篇布局,抓实抓好教育、医疗、科技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以“系统思维”制定“组团式”帮扶目标。一是构建“组团式”帮扶格局。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以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体系,全链条压紧压实帮扶工作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直接责任,动态掌握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二是梳理“组团式”帮扶清单。聚焦三个方面“十二个明显提升”目标任务,充分梳理短板需求,列出帮扶需求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要求,清单化落实推进。三是强化“组团式”人才培育。教育方面,深化“青蓝工程”,受扶高中选派 300 余名教师“走出去”“师带徒”结对 98 人,引进教育人才 93 人,其中副高职称 5 人、研究生 6 人。受扶职校建立莞铜协作名班主任“1+1”结对帮扶机制,培育改革创新型学科带头人 6 人、省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 3 人、优秀企业导师 21 人。医疗方面,注重“双向发力”,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受扶医院将“师带徒”培养方式推广至全院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专家,结对 146 人,培养徒弟 73 名,选派 350 余名医护骨干赴省内外三级医院跟班学习,建立 1 个博士工作站,引进学科带头人 3 人。科技方面,聚焦“一主两辅”,围绕“一主两辅”产业布局,培育高素质农民 1579 人、致富带头人 874 人。以“联动思维”提升“组团式”帮扶成效。一是提升教育帮扶成效。民族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较 2022 年增长22.89%、一本上线率较 2022 年增长 21.28%。县职校升学率较 2022 年增长 16.34%,就业率达 91.46%。二是提升医疗帮扶成效。建强急诊急救“五个中心”,建成重点专科省级 1个、市级 5 个,在建重点专科省级 4 个、市级 4 个,申报东西部协作资金 1180 万元用于受扶医院建设,引进新技术新项 目 52 项 , 转 诊 率 下 降 31.58% , 门 诊 人 次 同 比 增 长18.07%,住院人次同比增长 16.89%。三是提升科技帮扶成效。55 名中央省市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式联系全县 12 个产业,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17 项,领办创办协办企业、合作社14 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78.2%,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较2022 年增长 15.94%,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8.29%。以“发展思维”创新“组团式”帮扶机制。一是探索“部镇联动”延伸“组团式”帮扶模式。以“组团式”帮扶为契机,在国家、省市选派 55 名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县级层面组建 16 个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并向乡镇(街道)选派 81 名乡村振兴指导员,联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扶持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二是推行“村村联营”创新“组团式”帮扶平台。围绕“一主两辅”产业布局,科技特派员通过主题讲解、示范服务、农业技能技术培训等,指导 23 个乡镇(街道)“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发展,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900 余人,技术培训 1 万余人次,技术咨询 1200 余次,帮扶农户 800 余户。截至目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1.8 亿余元。“村村合股联营”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和人民网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三是深化“党建联建”提升“组团式”帮扶质效。以全省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工作为契机,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走廊、人才机制创新走廊等“一区五走廊”党建品牌,向乌江流经的 14 个乡镇(街道)选派科技特派员 52 名,领衔推进农业产业项目 70 余个,持续推动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助推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以“战略思维”建立“组团式”帮扶机制。一是制定“战略方案”。围绕教育、医疗、科技三个方面“十二个明显提升”,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