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工作调度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部署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按照“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紧盯市场多元化需求,全力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2024 年,**县(茶叶、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太平鸡入选 2024 年第二批全国特质农产品名录。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发展基础。高位推动聚合力。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联乡领导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县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联乡领导包乡镇、乡级领导包村、村级领导包户的三级农业产业包抓责任体系,将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县级分管单位、各乡镇年终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靠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合力。立足实际谋思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打造农业强县为目标,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同时立足生态资源禀赋,紧盯市场多元化需求,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推动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分区域发展特色农林经济。双向发力增实效。坚持集群化发展和联农带农双向发力,以农头企业、合作社为引领,通过“农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和项目奖补方式,实施花椒、核桃、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蚕桑等优势产业链“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大力引进高端技术和头部企业,不断增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强化科技赋能,增强发展活力。“空中飞”加强技防。针对山区农田管理、茶园管护等农业产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利用国家支持“**省丘陵山区适用小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政策机遇,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植保无人推广应用力度,投资 32 万元,引进大疆 T250 植保无人机 4 台,实现高效精准的植保作业、农田监测和播种13.6 万亩,大幅提升防治效果,极大地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地上跑”推进收播。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抓手,重点支持“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产业发展,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重点提高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机引(电动)精量播种、全膜双垄沟覆膜种植、免耕播种、膜上播种联合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农机达到3.1 万多台(套),全县农业综合机械率达 49%。累计投资1229 万元,创建农机联合社和农机服务队 14 家,建成机械化示范点 6 个,2024 年完成机播 13.6 万亩,机耕 22.6 万亩,机收 2.8 万亩。“山中盘”节约成本。针对山大沟深、土地零碎、交通不便造成的丘陵山区农业运输难问题,积极探索农业运输新路子,统筹资金 183 万元,引进国内领先数字化智能型自走式单轨双向运输机 10 台,建设山地单轨运输线3 条 9500 米,采用遥控远程制动、监测预警和变轨等智能化新技术,节约劳动成本 80%以上,农资及农产品运输效率提升 3 倍,为山地农业增效提供了农机装备支撑。坚持强基固本,壮大发展规模。种植规模扩面增效。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食用菌、天麻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加快特色农产品等经济作物发展壮大。2024 年,在碾坝、豆坝、迷坝、三河、白杨、两河、周家坝、阳坝等 18 个乡镇累计发展袋料食用菌种植1269 万袋,椴木食用菌 4.28 万架,全县食用菌产量达到0.68 万吨,产值 2.15 亿元。在太石、周家坝、大堡、寺台、大南峪、碾坝等乡镇发展蔬菜 3000 亩,新建蔬菜大棚 428座,全县累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3.6 万亩,总产量达 4.6 万吨,总产值 1.35 亿元。在迷坝、大南峪、三河、岸门口、阳坝、铜钱等乡镇新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 2.01 万亩,目前,全县累计中药材面积达 6.8 万亩,预计产量达 1.95 万吨,产值达 2.85 亿元。在阳坝、两河、铜钱新发展茶园 1892 亩,管护提升老茶园 6.1 万亩,改造升级茶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