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乡镇 2024 年党建工作情况总结一、党建工作总结(一)组织提升,打造“红色走廊”一是构建强劲组织,强化党员管理。我们着力优化组织结构,重新明确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人选,选拔了优秀的支部班子成员,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目标。深入推行“四抓两整治”工作,与各村(社区)党支部签订了 8 份党建工作责任书,制定了“三表一清单”。在党员发展方面,本年度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12 名,发展预备党员 11 名转正 10 名,延后发展 2 名,确保所有发展对象达到标准。二是实事联办,提升服务温度。建立服务网络。我们打造了“先锋红旗”党建联盟,构建了涵盖镇到村(社区)、对接机关、学校、医院等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成立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治安巡防、卫生防疫、环境整治 5 支专职队伍,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 130 次,参与志愿服务 250 余人。通过“三个一”代办服务机制,收集并解决群众意见与诉求 30 件次,落实上门协议服务制,为特殊群体解决民生实事 4件。三是人才联育,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强化人才培养,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列为基础工作重点。在信访维稳、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识别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 8 名,全镇后备干部储— 2 —备充盈。在支部活动中,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完成集体培训学习 15 次,专题培训 7 次,以提升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产业增效,构建“金色走廊”一是推动产业同促,增强党建引领实效。我们整合力量,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在多个村建成特色产业基地,并与开发区管委共建工业园区,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0 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5 家。招引项目资金超过 16 亿元,引进企业 30 家,其中 16 家为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项目 19 个,新投产项目 10个。二是市场同建,提升项目建设速度。高效完成《XX 镇未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针对重点项目完善征迁工作,包括铁路、大道、大桥等设施的项目推进。积极启动安置工作,对房屋征收等予以合理补偿,确保安置方案的公开透明。三是生态共创,深化村企合作。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农户”合作模式,与多家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开展“光伏+致富屋”等扶贫项目 8 个。举办就业促进活动 6 场,提供多样化就业岗位 600 余个,达成就业意向 800 余人,有效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三)生态共建,绘制“绿色长廊”一是河道共管,强化水资源保护担当。我们投入资金 420万元,全面完成了龙泉河、十八港、四十塘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及水系连通工程。经过一年的持续建设,形成了“河畅、水清、— 3 —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格局。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的排查和整改,完成了 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 15 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 1.9 万吨。同时,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环保巡查,关停了“散乱污”企业 14 家,深入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实现禁养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 100%。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显著进展,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二是污染共治,提升生态治理实效。我们实施“三级林长制”,17 个行政村全部选聘生态护林员担任村级林长,确保巡山护林的长效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镇村两级河湖长定期治理,全年解决河湖问题 100 余项,使镇级河湖长巡查完成率达到 100%。在生态治理方面,持续开展志贺湖流域专项治理,清除非法渔具180 件。此外,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3 个,新增造林 500 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76%。三是航路共兴,提升文化旅游魅力。我们加快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xx 大桥改造、342 省道升级等工程,加强了白茶直通车沿线的环境整治。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借助民俗与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全年接待游客约 7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 亿元。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量亟待增强。个别党支部组织— 4 —生活缺乏严谨,思想教育不够针对和有效。支部引领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