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2024 年工作总结一、巩固提升林长制改革成果。落实林长巡林制度,提升林长履职效能,发布巡林工作提示单 1 次,督促各级林长、护林员开展常态化巡林。县乡村三级林长共开展巡林 3000余次,护林员巡林 4700 余次。二、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2024 年省市下达营造林任务 1.55 万亩,分别为人工造林 0.2 万亩,退化林修复 0.25万亩,封山育林 0.5 万亩,森林抚育 0.6 万亩。截至目前,1.55 万亩营造林工作已全部完成。三、持续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新增绿地面积 15.45 万平方米,持续推进提升绿化项目的实施,对口袋公园及道路的苗木和色块进行更换补植工作,共计补植苗木 500 余棵色块8000 多平方米。推进“国球进公园”,在有巢氏公园、义巢园等五个公园新增篮球场 1 座、乒乓球台 8 座。四、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 2019 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 XX 市违规开山采石问题剩余 16 个点位顺利通过县级和合肥市级整改验收;完成省林业局 2024 年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例行排查 2425 个点位、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线索点位 139 个等图斑巡查整改,协同环保部门对违规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办理涉及风景区内建设项目审核手续 6 件,抓好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五、加强湿地管护利用。开展湿地常态化管养工作,建立湿地网格化巡护管理体系,编制印发《XX 市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制度汇编》;完成 2023 年环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管养考核,科学制定并实施资金使用方案;组织 2 次湿地巡护管养培训,开展湿地全域巡护 45 次,重点区域巡护75 次;开展 2023 年度 XX 三大湿地功能提升工程项目、汛后恢复项目、XX 市 2024 年度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等;开展科普宣教活动 13 次,调研接待 28 次,公益课程 55 节,覆盖学生人数达 1500 人左右;设置 9 组水质检测点位,划定鸟类保护区 7 处,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水质、水量、水系连通情况等调查监测工作,更新完善湿地本底资源数据;柘皋河湿地碳汇项目已完成野外调查取样、数据分析等工作正在进行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探索湿地合理利用模式,同7 个村委会签订湿地共建共管协议,参与湿地巡护、监管工作,支持社区村委根据湿地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六、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完成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升级改造项目等 10 宗258.41 亩临时使用林地审批工作;取得 XX 市新材料产业及基础设施配套(一期)项目等 7 宗 666.02 亩林地指标批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125 件,采伐蓄积量 1.85 万立方米。完成 2024 年森林督查一期、二期共计 209 个图斑的外业调查和 XX 市林草湿普查 32213 个不一致图斑核查工作。七、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推进森林防火工作,在清明期间发送森林防火宣传短信 11 万条,推送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 11 万次;给全市 13 个森林防火重点镇街和 2 个森林防火重点单位发放了 4000 余件防火宣传资料;设立 5 处进山防火码,累计扫码量达 1.8 万次;完成 20 万次森林防灭火器材招标采购工作。完成本年度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第一代美国白蛾化学防治,除治面积 10325 亩次。开展植物检疫执法行动,防止外来检疫对象的入侵及本地检疫对象外传。共计出动车辆 33 车次、人员 104 人次、检查木材加工企业等 58 家次。对受伤野生动物成功救助 56 起。八、深化科技支撑与产业服务。省科技成果《江淮地区柠檬引种栽培技术》入选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新增《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省科技成果 1 项;特色产业标准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薄壳山核桃林下豆麦复合轮作生态栽培技术规程》成功入围 2024 年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特色产业林业“四新”成果推广应用面积 1 万多亩,亩均增收 2000 多元;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协助省林业局完成薄壳山核桃与木本中药材产地年度抽检。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日常监管与“双随机”检查,有序推进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