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档次缴费的调查与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晚年生活,其中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参保缴费标准工作已成为群众议论的热点话题。为精准聚焦群众关注点,法规政策空白点,加强政府回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缴费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参保群众了解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关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不断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有序提高。一、XX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现状长期以来,广大城乡居民对参保缴费标准,到龄后领取待遇标准问题诉求较高,全县的参保工作任务也十分艰巨,从县直相关部门到各镇都在缴费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力求养老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对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统计数据分析从总体看,缴费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参保人员依然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以 2024 年缴费为例,全县已缴费 81713 人人,选择 200 元(含保留 100 元缴费档次的特殊群体)最低档次的缴费人数为 74542 人,占缴费总人数的 91.22%;缴费 300 元的 2061 人占 2.52%;400 元的 332 人占 0.41%;500元的 2019 人占 2.47%;600 元的 97 人占 0.12%;800 元的 38人占 0.05%;1000 元的 1002 人占 1.23%;1500 元的 192 人占 0.23%;2000 元的 405 人占 0.49%;3000 元的 1025 人占1.25%。二、缴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一)养老政策宣传不够,参保工作有待加强。很多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还产生了一些误会误读的状况。比如,很多中青年认为,自己尚年轻,不急着缴费,等到 60 岁时干脆领取养老金;还有的人认为,缴费标准每年只用缴最低 200 元就可以了,没必要缴的太高等等。同时,对缴费不足 15 年的补缴政策以及养老金领取的当年仍需缴费的政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些长期外出务工人员联系不上等因素,影响了参保覆盖面和续保率(二)基础养老金待遇低,不具有一定吸引力。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意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除了福利国家其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高外,大多数国家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确定的。2024 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2302 元,参保对象年人均领取养老金 2160 元(每月 180 元),仅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17.5%。(三)集体补助难度较大,致使个人账户金额低。国发[2014]32 号、陕政发[2014]25 号、安政办发[2014]号、白政办发[2014]146 号明确规定,基金筹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要求有条件的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居)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从我县状况看,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财政投入拮据,空壳村数量多,全县 11 个镇,目前除了卡子、茅坪、仓上、冷水镇的村集体补助到位 12034 元外,其他 7 个镇村集体补助还未落实。除了以上主观因素外,我认为还有三个方面的客观因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政府缴费补贴政策没有体现选择高档次标准缴费的激励作用。从选择 10 个不同档次缴费财政补贴标准来看,选择 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档次缴费的财政补贴分别是 30 元、45 元、60 元、75 元,财政补贴占个人缴费的15%;缴费 600 元补贴 80 元,缴费 800 元补贴 90 元,财政补贴占个人缴费的比例分别是 13.33%和 11.25%;选择 1000元、1500 元、2000 元、3000 元档次缴费的财政补贴分别是100 元、150 元、200 元、300 元,财政补贴只占个人缴费10%。明显表现出,个人缴费越低,财政补贴占比越高,个人缴费越高,财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