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XX 村基层治理专干个人总结2025 年,在上级 XX、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始终以“XX 引领、群众主体、问题导向”为工作原则,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任务,立足边疆地区 XX 村的实际,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综合治理。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巩固脱贫成果,筑牢返贫防线XX 村曾是典型的边疆 XX 县脱贫(出列)村,2020 年脱贫摘帽后,如何守住“不返贫”底线成为首要任务。我积极配合村“两委”成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针对全村 XXX 户村民实事求是科学实施“一户一策”动态管理。村民阿卜杜·艾力(化名)因妻子重病导致家庭支出骤增,我们及时将其纳入监测范围,通过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确保其家庭人均年收入稳定在8000 元以上。通过全体工作队的努力,全年共排查风险户XX 户,落实帮扶资金 XX 万元,全村无一人返贫,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8.3%。二、产业兴村富民,激活内生动力(边疆地区)XX 村资源有限,但特色鲜明。我们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转型。一是特色种植提质增效。依托(天山)高原气候优势,推广雪菊、黑枸杞种植,建立 200 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XX 户村民户均增收 1.2 万元。二是文旅融合破局突围。挖掘 XX 村民族文化资源,打造“(边疆)XX 村风情体验游”项目。年内建成民宿 XX 家、民族手工艺作坊 XX 个,接待游客 XX 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XX 万元。村民古丽娜尔(化名)感慨:“过去种小麦只够糊口,现在合作社包销雪菊,一年能挣 3 万块,家门口还能卖刺绣,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三、创新基层治理,凝聚团结共识(边疆)基层稳则国家安。针对 XX 村多民族聚居、矛盾纠纷易发的特点,我积极配合村“两委”,征求群众的意见,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科学探索“三治融合”新模式:一是自治夯基。结合村情实际,与《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科学修订《村规民约》,设立“村民议事厅”,全年召开议事会 XX 次,解决土地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 XX 件。二是法治护航。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司法所开展“马背普法队”巡回宣讲,调解家庭矛盾、草场争议 XX 起,成功率达 100%。三是德治润心。评选“民族团结示范户”“最美庭院”等典型 32 户,举办“(边疆)XX 村一家亲”文艺汇演,用文化纽带增进民族互信。村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 42%,民族团结满意度达98.6%,获评“XX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生态优先发展,守护绿水青山(边疆)XX 村地处天山屋脊 XXX,生态脆弱,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一是环境整治见实效。开展“清四堆、治六乱”行动,拆除违建棚圈 15 处,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点 4 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45%。二是绿色发展促双赢。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恢复生态林地 800 亩;推广太阳能路灯、节能灶具,惠及村民 280 户。老 XX 员买买提·吐尔逊(化名)竖起大拇指:“以前风一刮垃圾满天飞,现在村里像花园,晚上路灯亮堂堂,城里亲戚来了都羡慕!”五、d 建引领聚合力,锻造过硬队伍始终把 d 建作为“第一引擎”,以组织振兴带动全面振兴:一是强班子。培养 3 名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发展入党积极分子 5 名,储备后备干部 8 人。二是转作风。推行“党员联户”制度,42 名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89 件。三是提能力。组织村干部带头学习“国语”,推广普通话,根据能力提升计划赴 XX、XX 考察学习 X 次,引进“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实现 D 务、村务、财务“云端公开”。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短板亟待补齐:一是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人才外流严重,技术支撑不足;三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下一步计划:一是争取冷链物流项目,延伸雪菊产业链条;二是实施“归雁工程”,吸引 5 名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三是推进村道硬化、饮水管网改造等民生工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边疆基层干部,我深知肩头责任重若千钧。新的一年,我将继续以“XXX 必在我”的境界和“XXX 定有我”的担当,与全体村民同心绘就 XX 村乡村振兴新画卷,让 D 的旗帜在祖国边疆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