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红”映照赤子心主讲人: xxxx时间: 20XX.XX.XX——学习时代楷模邱军同志先进事迹——前言 又到了丰收的季节。甘肃华池,一箱箱包装精美的沙棘汁从现代化车间运出,销往全国。可是邱军,那个播下种子、盖起厂子,一年前还在直播平台喊破嗓子卖力推销沙棘汁的人,却再也看不到这些了。 邱军生前系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挂职副县长,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2020 年 11 月 17 日,距离挂职期满还剩 40 天,他病倒在了扶贫岗位上,经过全力抢救,未能转危为安,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年仅 39 岁。 2021 年 8 月 31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Preface目录 CONTENT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1爱群众,把口碑印在村民心坎上2育产业,为老区勾勒致富蓝图3燃芳华,把最深眷恋留给家人4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第一部分 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 一个人能走多远,心的志向决定脚的方向。 1981 年,邱军出生在安徽省淮北市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 年,他被提拔为东华科技项目管理部副主任,是大伙心中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就在此时,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选派扶贫干部前往甘肃省华池县开展对口扶贫工作,邱军主动报了名。“他从农村走出来,现在又想回到农村去,就是想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一点事。”邱军的妻子岳丽英说。选择泥泞,告别繁华,邱军并不是一时冲动,也并非完全凭着朴素的情怀,而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邱军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嘱托,落实到了他的人生选择里,体现在一言一行中。1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被称为“永远的红区”。 1934 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竖起了中国西北的红色旗帜。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这里经济落后,一直不富裕。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山大谷深、沟壑纵横的华池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还是甘肃省 18 个干旱困难县之一。1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 “贫穷不该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踏上这片红色土地时,邱军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干出一番事业! 上任第一个月,邱军马不停蹄走访了全县 15 个乡镇、75 个行政村……每到一个乡镇,他都要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每到一个村,他都要看住房、看饮水、看产业发展;每到一户村民家里,他都要问收入、问教育、问医疗、问困难。曲折艰险的扶贫路上,邱军的脸晒黑了,嘴唇起皮了,衣服上经常沾着黄土。有时候吃完早餐,吃下一顿饭时已是夜幕降临。白天奔走在扶贫一线,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几个月下来,邱军好像老了十几岁,原本 30 多岁的精神小伙看上去沧桑又憔悴。1去扶贫,把理想信念落在行动上 “邱县长经常下乡,费鞋得很,但他又舍不得买新鞋,所以经常去老汽车站的修鞋摊去收拾旧鞋。”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干部魏建飞说。邱军穿着沾满泥土的旧鞋,走遍了他所包抓的城壕镇 1130 户贫困群众家。 忠诚和信仰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心头的信念和脚下的行动。从郁郁葱葱的江淮大地到梁峁相连的黄土高原,邱军在革命老区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1爱群众,把口碑印在村民心坎上第二部分 爱群众,把口碑印在村民心坎上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邱军把乡亲们当亲人,时刻把村民的话记在心上,把村民的事扛在肩上,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坎里。村民们只要听说邱县长来了,总是争相邀请他去“串亲戚”、“唠家常”。城壕镇的村民们常常说:“听说邱县长是从大城市来的,咋感觉这么亲呢?” “邱大哥对我们的帮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他心里时刻装着我们老百姓。”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燕刚说。燕刚、燕丽兄妹守着瘫痪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