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选题意义1、是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将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开发出适合木地特色的校木课程。我校作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目前尚缺少开设综合实践课的相应教材。因此,开发和编写出高质量的乡土地理、历史校木教材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2、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有,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血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综合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文献、创作、操作等),高分低能早已不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如果“读死书、死读书,那必然是读书死”。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我们开发与实施的乡土历史地理校木教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乡土历史校木教— 2 —材则立足于木地环境实际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永安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抗口战争以来的永安变迁及永安旅游文化这个既有深厚历史景观又独具时尚魅力、同时又能体现永安当地特色的课题角度,使学生对家乡永安有更全血、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立志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感。3、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文综命题组负责人张亚南说:高考考的案例,要渗透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践。高考改革的方向将越来越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校木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可以弥补这一点,将更加适应高考的需要。显然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正适 M 了新.轮高考改革的需要。4、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将白己多年的个人经验沉淀、整理、升华,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理想。编写乡土地理、乡土历史校木教材,为教师个人成长创造了机会,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3 —1、课题的研究内容全面合理主题了课题活动进程永安宗教的发展状况及社会影响力分析—、宗教分布1、制订好具体的探究计划。2、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3、到云岩寺、龟山寺等著名宗教场所考察。4、访问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5、访问基督教燕东堂的宗教人士。6、毂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7、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活动课、多媒体课件、论文汇编、教材编写。8、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二、教徒概况三、宗教活动四、宗教传说五、宗教作用三、课题的研究过程此课题研究是个课程行动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者的身份。在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阐释者,而且也是课程教材的研究者、设计者和执行者。课程行动— 4 —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阶段一:准备启动阶段(2006 年 4 月一 2006 年 8 月)(1)根据省、地、市各级主管部门下发的 2006 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实施指南》(参考),并结合木校、本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经过民主讨论,我们于 2006 年 4 月拟定了该研究课题。(2)填报课题申报表,撰写校木教材编写纲要,设计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成立地理、历史两个子课题组,进行小组分工,并上报校教研室及各级主管部门,该课题于 2006 年 9 月审批立项。(3)2006 年 10 月举行课题开题大会,详细阐述了课题立项论证的全部内容。2、阶段二研究实施阶段(2006 年 9 月一 2008 年 5 月)(1)进行校木课程理论培训:主要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木课程研究,培训方式有讲座、研讨、网上白主学习,旨在提高课题组实验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2)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开设选修课或活动课,并对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调杳、分析,(:3)各实验教师每学年均提交了一个乡土地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