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 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 tizhisiriXX 村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调研报告XX 村地处 XX 县 XX 镇西南部秦巴山区,与石泉县池河镇等镇接壤,幅员面积 8.76 平方公里,耕地 2334 亩,林地 2416 亩,辖 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800 人,均为农业人口。地势北高南低,两沟三梁四面,农业生产以玉米、水稻、油菜、红薯、烟叶、花椒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牛家禽为主,村内有少量的加工企业。村内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达到 70% 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县内外的佛道圣地青岩寺和百年祖槐、百年柿树、800 亩连片梯田等景观群。一、XX 村基本情况XX 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为薄弱,自然灾害频繁,耕地脊薄。马家河水库淹没面大,涉及 6 个小组 1200 人左右。人畜饮水达标,偶有干旱季节性缺水。20XX 年 XX 村被列为贫困村,按照“一高一低一无”标准执行,“一高”即省级扶贫标准以下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20XX 年高于 23.24%)以上,“一低”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0%(20XX 年低于 5220 元),“一无”即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经过 5 年的脱贫攻坚战,20XX 年通过全面脱贫普查,贫困户全面脱贫清零,XX 村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 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 tizhisiri退出贫困村行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29 万元。目前,村内发展主导产业烤烟 1200 亩、花椒 1200 亩、蚕桑 280 亩,被列为庭院经济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二、以工代赈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工代赈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受赈济者(工人)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此举既能改善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又能提高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助推巩固衔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并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XX 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争取到 30 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改善产业核心区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集体经济量化分红”模式开展试点相关工作。2022 年 9 月,建成了一处质量高、 效益好,深受群众欢迎的以工代赈工程,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以工代赈机构建设,形成了较完备的以工代赈组织管理体系。XX 村 2018 年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过 3 年多时间的运营,2022 年变更为 XX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8 月成立了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同股份经济合作社一套班子,从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上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整个以工代赈工作从项目体制人的免费资料库 –请点击:www.mishugongzuo.com 材料交流群,请加微信 tizhisiri立项到竣工都做到公开办事、从严管理。二是脱贫人口大幅增收。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吸纳脱贫劳动力,通过对脱贫户的扶持,绝大多数脱贫户收入增加初步统计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加 1000 元左右。三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通过修复蓄水池及渠系建设,蓄水池蓄水量达到 1800 多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 300 多亩,周边农民的生产用水困难局面得到改善;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500 多亩,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以烤烟为主的产业 1200 亩,产量 40 余万斤,产值580 多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了脱贫成果。四是部分村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截至目前,通过以工代赈修复水渠,配套硬化水渠面 3 公里,使通组产业路得到改善。五是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工代赈,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周边人居环境和灌溉条件,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六是旅游开发起步良好。以 XX 花谷为中心的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完成,即将实施,现已进行景区道路改造,XX 村正努力打造集生态观光、农耕体验于一体的“XX 花谷、百年柿乡”文旅融合综合示范村。三、以工代赈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