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网络安全保密教育知识普及网络安全周信息安全意识漫谈一、Wi-Fi 安全 钓鱼 Wi-Fi 隐患分析 在餐厅、商场、火车站、机场等公众场所,通常都部署了免费的 Wi-Fi 热点,然而,攻击者可能会创建一个有迷惑性的 Wi-Fi 热点,一旦连接到这些恶意热点,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流量劫持等风险。 安全建议 在公众场所连接 Wi-Fi 前,应留意周围的提示,接入官方提供的网络;在处理重要信息或进行移动支付时,不要使用公用网络,最好使用工具自带的 4G/5G 网络。 私搭 Wi-Fi 热点 隐患分析 Wi-Fi 信号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不仅在工作区域内可以连接,甚至在办公楼附近也可以接入。员工私自搭建的Wi-Fi 加密方式通常较弱,一旦被破解,会导致攻击者直接访问办公网络的风险。 安全建议 在办公区域,使用单位提供的网络接入方式,不要自行搭建个人热点,不要使用“Wi-Fi 分享器”等设备;如确有需要,在架设无线路由器前必须经过单位批准,并进行安全检查,Wi-Fi 应使用安全算法、设置复杂密码、保证密码定期更改。 Wi-Fi 密码共享 隐患分析 一些 Wi-Fi 密码共享类 APP 会在安装后自动上传所有已经连接过的 Wi-Fi 密码,其中很可能包含一些家庭、工作单位的密码。一旦攻击者使用这类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连接到家庭或单位的办公网络。 安全建议 避免使用 Wi-Fi 密码共享类 APP;如果需要使用,建议首先关闭自动上传密码功能。 Wi-Fi 收集信息 隐患分析 目前,一些广告公司会在公共场所部署“Wi-Fi 探针”,当用户手机开启 Wi-Fi 功能时,探针盒子可以自动识别到手机的 MAC 地址、RSSI 值等信息,从而掌握用户的行为轨迹。如果将这些信息与企业自有数据或第三方数据进行匹配,可能会关联到用户的设备 ID 和手机号码,再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 安全建议 在不需要使用 Wi-Fi 和蓝牙时,将手机的 Wi-Fi、蓝牙功能关闭;使用手机安全软件,根据数据库中保存的记录,对潜在的推销电话进行拦截 二、非涉密办公区域 非工作人员进入 隐患分析 大门是保护办公区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防范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后产生的物理风险。然而,在与同事聊天、看手机或有急事时,可能会忘记关门,或忘记确认身后是否有人尾随,因此应在平时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安全建议 进出大门时应观察是否有人尾随;对不能自动闭合的大门应注意随手关门;收快递、拿外卖应在门外进行;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需登记并由工作人员全程陪同。 内部会议安全 隐患分析 在内部会议召开的过程中,会议组织者应确认在场参会人员身份,员工也应警惕身边是否有可疑或陌生人员,特别是在进行人数较多的大型会议时。一旦有非参会人员混入,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从而导致危害性后果。 安全建议 会议组织者应现场确认参会者身份;召开重要会议时应选择隔音、封闭的会议室;会前叮嘱参会人员保密事项会后整理会场,确保不遗留资料,并擦除信息。 计算机屏幕保护 隐患分析 在单位中,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有权限接触到的信息也各不相同,一些信息在公开披露前需要保密。因此,离开电脑前,应锁定屏幕,否则就存在被他人看到文件内容、拷走资料等风险。 安全建议 如果长时间离开,建议将电脑关闭;离开电脑前应使用 Win+L 快捷键锁屏;设置屏保自动启动:右击桌面,选择个性化-锁屏界面-屏幕保护程序设置,选择屏保程序并设置等待时间(建议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同时勾选“在恢复时显示登录屏幕”。 桌面隐患 隐患分析 一旦别有用心者混入办公区域,桌面就成为他们的首要“狩猎”目标。在其找到目标文件或重要物品后,会对其进行拍照、复制、窃取。 安全建议 日常工作中,应及时将重要文件放入带锁的抽屉或柜子里;不要在桌面上放置重要文件、存储重要文件的设备门禁卡、钥匙、写有密码的便签等物品。 窃听风险 隐患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窃听装置已经能够做得非常小。在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场所,应该注意防范窃听风险。 安全建议 如有需要,可以选购专业的防窃听检测装置,在重要场所对各个隐蔽位置进行排查,...